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203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08篇
经济学   70篇
综合类   55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58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110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2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国金融电脑》2020,(2):92-92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加强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安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银发237号文")。银发237号文中明确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支付清算、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移动端应用软件安全建设标准,从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3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作为能够识别特定个体且具有人身依附性的数据信息,已成为消费者的一项重要信息资产,但我国相关数据保护措施以及对应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民众对于自身信息保护的迫切需求日益加深,却缺少自行行使保护权的方法。美国是全球第一个建立信用冻结制度的国家,本文对信用冻结制度在美国的应用成效,以及其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性、可行性与可能面临的难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能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从个人信息的产生、搜集、整理和利用的整个过程,揭示了个人信息的一般属性,分析了个人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而就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提出了惩戒滥用、全面规范、鼓励深度开发等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34.
我国《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确立了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但并没有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判定的具体标准,导致实践中认定结果差异较大。面对不断丰富的个人信息利用场景,应先按照“敏感性判断标准+场景应用标准”动态界定一般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的类型,再结合“基本要素+敏感要素”进行合理使用区别判定。从类型化动态界定到合理使用区别判定的逻辑进路能够更精准地为不同场景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判定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5.
《金融研究》2008,(1):I0007-I0012
(一)信息提供人与信用征信 信用征信是由信息提供人、征信机构以及用户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企业信息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和利用的过程。信息提供人指的是在征信过程中,搜集信息主体信息,并将信息主体的信息向有关征信机构提供的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及公用事业单位等。  相似文献   
36.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如一个人的职业、年龄、病史、家庭状况、银行账户、住址及联系方式等.诸如此类的信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身份特征,蕴涵着一个人的人格及精神,表现出一个人的社会经济价值.基于这些个人信息的加工整合,可以展现出其个人的价值偏好、生活习惯、过往经历等,从而有可能...  相似文献   
37.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征信业的合法合规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推动征信业既有业务模式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征信业的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深入研究《个人信息保护法》重要条款和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征信业现状,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对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影响,进而从组织机制、授权环节、操作流程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8.
杨昌明 《光彩》2020,(1):12-13
绝大多数消费在提供个人信息时,没有主动了解商家对信息的使用范围,也没有意识到应对商家使用自己的信息进行权利约束。2019年6月13日,四川省宜宾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喻某等人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39.
在厂商及消费者的双重刺激下,手机摄像头的性能已今非昔比。一颗小小的摄像头,可以轻易抓拍各种敏感信息,侵犯公民隐私权。而我国现有硬性规范,其讨论基准皆为早年的拍照设备,这使得旧法条已不能很好的满足于今日社会的要求。重新研究了手机摄像头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问题,且结合现有体制下的解决方式,进而对高性能摄像头侵犯公民隐私权的问题之解决提出了建议,对今后对手机摄像头的规范及立法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40.
个人信息是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的主要对象 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驱动力,世界各国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对数据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各国在数权博弈中将数据资源作为争夺的焦点,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深入,境外跨国企业及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数据出境需求日益频繁,其中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