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2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运输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35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2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84.
85.
《致富天地》2012,(10):63
农户联保贷款是指乡镇、社区居民组成联保小组,信用社对联保小组成员发放的、并由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1.对象。具有农业户口的社区居民,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2.特点。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分期还款。  相似文献   
86.
《致富天地》2012,(10):63
1.对象。具有农业户口的社区居民及农户,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2.特点。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3.条件。户口在农村信用社所在地的营业区域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资信良好;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  相似文献   
87.
国外扶持“小经济”解决就业的思路与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经济”是指以中小企业、个体经营为主的经济部门。国外注重依靠“小经济”吸纳劳动力,其做法值得借鉴。一、“小经济”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小经济”的特点决定其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小经济”主要涵盖中型、小型和微型经济体,产业投资少、规模小、转产灵活,因而吸纳就业的成本较低。其次,“小经济”具有独创性、多样性、灵活性以及贴近消费者生活的特点,特别能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及时生产适销新产品,因而就业体系灵活。第三,“小经济”一般员工人数不超过500人,部门不易受到地域限制,分布广,是地方经济的主体,使得就业人…  相似文献   
88.
吴春华 《税收征纳》2006,(10):39-39,46
日前.一位从事个体经营的纳税人咨询: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如果对税务机关的税款核定不服是否可以申请复议或诉讼?应当如何进行行政救济?  相似文献   
89.
辽宁省海城市商业联营公司是市商业局直属零售企业。现有职1283人,营业面积2400平方米。1988年前固定资产64.5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是全市数一数二的零售大户。为了搞活企业,增强竞争能力,从1988年开始,他们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退出国有流动资金,实行引入个体经营机制的改革,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改革的动因和思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海城市商业联营公司作为海城市商业改革的试点单位,从1983年开始,先后实行过小组核算、百分计奖、联销计酬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对调动职工的积极  相似文献   
90.
林盼  朱妍 《开放时代》2024,(2):77-95+7
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力过剩和短缺经济的影响,使得用工单位需要打造劳动力“蓄水池”,这既能规避工资基金不足对企业经营的困扰,又能随时获得后备劳动力投入生产,由此出现了一群灵活就业的外包工群体。本文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机绣行业的家庭外包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外包工的组织方式、计酬规定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发现外包工群体普遍存在日常管理、任务分派、政治教育、组织动员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将外包工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生产,成为上级部门长期考虑的重要事项。从外包工的案例可以看到,产量诉求和供给紧张之间的矛盾,导致在看似刚性的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之中,出现了较为灵活的劳动力用工体制。分析政府对外包工的组织过程和外包工的回应方式,及其呈现出的计划经济时期用工制度的制度设计与运行实践之间的张力,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时期“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