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工会财会》2013,(10):46-47
今年第二季度,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共发行了12332款产品,环比增幅超过20%。该季度股份制银行在理财产品丰富性上排名普遍位居前列,排名前十的银行中有7家为股份制银行,且前四均为股份制银行。面对投资对象多样、期限长短结合的产品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22.
刘俊升 《中国西部》2006,(6):126-127
中国饮食文化对于养生历来就很注重。早在商朝.伊尹就创有“鼎鼐调和”之法:以甜、酸、苦、辣、咸等五味烹制食物,配合人的心、肝、脾、肺、肾等五脏营养的需要。中国各大菜系斑斓炫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食用植物的丰富性,从常见的葱、姜、蒜到平日少见的野生菌菇等,古代中国人深信通过特有的烹调方式,它们就会产生特有的医药功效,所以“食医同源”的饮食理论一直都在发展。  相似文献   
23.
句读     
终究悲哀的张楚.新曲"向日葵"的好坏先不说,单是他那条业已被造坏的嗓子,就很令人痛惜,才华未逝,肉体先衰,此种情状堪比庸人.  相似文献   
24.
喻昊 《审计月刊》2005,(7):11-12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社会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前工业社会时代,土地、物质资本和资金资本属于稀缺的资源,成为社会经济配置的主导性资源:而作为普遍可以获取的劳动力,因其具有相对的丰富性而成为一般的生产要素之一。然而,知识经济的后工业社会时代,由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人力资本的高素质需求,劳动力向人力资本的嬗变成为必然,人力资本已成为各种资源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5.
当代工笔画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无论回归传统抑或是以抽象形式表达,在线与面,色彩与色调之间,无论怎样发挥采用西画的素描构成技术,工笔画因其必须存在于中国祖先遗留的材料笔墨中才可称其为工笔画。这种亘古不变固有的特性与特征,是任何世代更改不了的。  相似文献   
26.
卖得不好的东西一定比卖得好的东西差,这是长期以来人们遵循的常识定律。然而,这种根据销售状况来判断产品优劣的观念是错误的。看看现实吧!如今,由于产品的丰富性及与日俱增的消费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产品销售曲线越来越趋于扁平化,以销售得好的产品来作为好东西的唯一判定标准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27.
张颐武 《中关村》2010,(9):86-86
《怒放——摇滚英雄演唱会》的举办把我们带回了中国摇滚的开端时刻,引出了二十多年中国摇滚的历史和许多在这段历史中出现的人和事,这里出现的名字和歌曲都是我们的青春的一部分。其实摇滚在中国的发展也是我们的“中国梦”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经验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有了摇滚的精神和影响,我们的生命才有了自身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8.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因而可以形成其固有的理论,但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实践活动,故其本质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行"。由于管理所涉及的客观对象的丰富性,管理手段、方法的多样性,致使其有别于其他学科,更能反映出其独特性和差异性。这也是管理作为一名学科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9.
关亮亮 《民营科技》2014,(9):134-134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组织,其所传播的知识以及思想对于人们有着非常积极地引导作用,同时对社会意识有着巨大的正面影响。那么其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对于其所传播的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租用,它是吸引人们视线的关键途径。博物馆的类型不同,其所需要的展览方式也会不同,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博物馆自身的特点,确定其展览的内容和设计,并能够不断的提供其学术价值,发挥其公益性的社会价格。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挥,也为其陈列展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我们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将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利用到展示的过程中,进而达到提高其渲染效果与感染力的目的,首先从其陈列的丰富性开始论述,进而又分析了其时效性,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30.
吴宝席 《中国西部》2014,(17):88-91
<正>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他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实际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和独立批判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