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余佳燕 《改革与开放》2012,(14):102+104
弗兰克·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一书作为西方公共行政学史上的经典力作,首次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却饱受争议与诟病.在西方行政学说史上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政行二分理论确立以后在西方行政学说史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褒贬不一,西方思想家对其发展和批判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42.
2008年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公共行政运动已经走向了贫民化、全球化。但仅就学术走向而言,新公共行政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主流走向21世纪今天的困顿局面,原创性和规范性的缺乏,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迷失,实践的困难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尽管后来的新公共行政学者作了种种努力,然而囿于理论基础的薄弱,其主要价值观念偏离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取向,概念的连贯性和定义准确性的缺乏造成了新公共行政学虽然在改进却没有成为一种范式的替代。  相似文献   
43.
刘旭萌 《中国外资》2012,(11):211-212
<正>土地占有人义务是普通法系侵权法的概念,指土地占有人对进入其土地的进入者所承担的注意义务。该义务在美国目前有三种类型:三分法、二分法和统一的合理注意义务。三分法是根据进入者的身份不同,分为侵入人、被可许人和受邀请人。但有些美国学者认为其是封建主义的遗留故应废除。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对三分法存废问题的讨论,目前有超过一半的州废除了三分法:一些州改为采取二分法,他们废除了被许可人和受邀请人的区别,  相似文献   
44.
农民工城乡迁移已成为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的重要现象和组成部分。本文在土地权益二分为资源禀赋性权益和社会保障性权益的基础上,将土地权益及其社会保险效应纳入经典的Todaro模型进行中国化改进,利用南京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土地权益尤其是土地保障机制的发挥影响着农民工的城乡决策,只要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民工仍起作用,户籍、城镇社会保障仍是其市民化的制度障碍,面向农民工市民化的土地退出机制设计就需受此约束而不应贸然推进。  相似文献   
45.
由于ETC用户卡状态名单在2020年初已经增加到了三千万,在全网协调删除了部分多余名单之后,虽有所下降,但也还有两千八百万.状态名单参数从部中心传到省中心,再从省中心传送到每个收费站的收费车道系统中,考虑到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量大、占用内存高、文件传输时间长、传输实时性差、网络带宽资源占用瞬时偏高、完整性差、效率低下、查找...  相似文献   
46.
《价值工程》2016,(6):176-178
根据光伏电池的伏安输出特性,在基于二分法的基础上利用s函数编写程序,针对光伏电池外接不同阻性负载的情况下实际输出的电流值进行了求解,并利用MATLAB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所得仿真结果与求解值相符,从而证明了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基于对“二分法”下上海住房供应体系“双轨制”运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的分析,通过宏观、微观和操作层面三个层次对“二分法”和“三分法”进行对比研究,说明“三分法”宏观上具备的导向性、微观上具备的合理性和操作层面具备的可行性,对“三分法”在上海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8.
中国传统必然因果关系理论在因果关系分类上采用的是一分法,即将因果关系等同为法律因果关系,而美国则采用“二分法”将因果关系分为自然因果关系(事实上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二个层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49.
50.
孙勤立 《企业导报》2011,(9):184-185
在司法实践中,创意往往因为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而被排斥在版权法保护范围之外。文章重新界定法律意义上的创意,肯定创意具有明显的知识产权属性,然后基于创意的特征对思想表达二分法予以分析,认为其并不构成创意之版权法保护的实质性障碍。在版权法框架内,为创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限制提出一些制度设想,以期在体现法律对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支持的同时,又不致创意人和社会公众之间明显的利益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