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32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3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50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林怀炳(阿炳),1974年生于福建上杭,就学于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1997年深造于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石齐艺术工作室,并得到崔子范、卢沉、王明明、聂鸥等诸多名家面授,曾在福建上杭县、龙岩市、福州市、厦门市、北京市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国内外各级展览并获奖  相似文献   
32.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画家余晓星走出国门定居美国。她的极具东方韵味的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迅速被美国的藏家所接纳,并成为美国画廊的签约画家。旅居海外二十多年,绘画,对于身处异国的余晓星,是一种精神陪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理上与母体文化的遥远距离,在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上,余晓星更加回归传统、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33.
陈洪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晚明人物画坛变形主义的杰出代表。其绘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下,其人及作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陈洪绶一生坎坷,他既经历了个人的不幸,也目睹了国家的衰败。现实与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了他充满痛苦和压抑的精神世界与放任不羁、愤世嫉俗的性格。陈洪绶早年受到三教恩想的影响,后采这种思想成为他潜意识中的精神支柱,并且表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晚年陈洪绶画风的变异,是其遭遇痛苦磨难后精神变化所致。他的审美理念和绘画艺术在明代晚期绘画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独特的一页。  相似文献   
34.
本文深入探讨了传统写意人物画中的造型和笔墨运用问题,认为传统写意人物画在其慢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和探索,逐渐日趋成熟和完善,并且总结出了一系列对于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造型、笔墨上的宝贵经验,值得后来者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5.
张丹 《中国西部》2009,(2X):173-179
<正>去逛画廊,每每看到那些油画被标以几万至几十万的价格时,不禁会想到我们的中国画。被誉为烙有时代印记的油画的价格能够卖至上千万,一幅形意兼修的杰出国画的价格只相当于它的百分之一,甚至更少。  相似文献   
36.
纨扇仕女图     
《审计月刊》2007,(8):F0002-F0002
画中仕女神态娇弱,流露出一种夏日疲困的气息。树干的苍老虬蟠与女子的妩媚身姿,曲线交叉,相映相称,构成新颖别致的格局。作者着意刻画仕女轻挥纨扇,脉脉含情之态,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人对于仕女的审美情趣。闵贞传世的人物画以粗放写意者居多,此幅用笔严谨,人物线条的勾勒较为流畅自如,是风格清丽的工细之作。  相似文献   
37.
宇同 《政策与管理》2008,(12):115-115
女人历来都是中外人物画中的主题。原因不用探究,毕竟女人之美沉鱼落雁,女人之态闭月羞花,女人之姿摇荷摆柳,落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是无限想象。  相似文献   
38.
中国工笔人物画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其所起到的装饰作用由来以久,历史渊源颇深。装饰性是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特点突出,魅力无穷,能够巧妙地对东方艺术与大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进行处理,通过线条、构图以及色彩和人物造型方面实现其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39.
《走向世界》2010,(19):70-71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门类繁多,影响至深,仅就其门类而言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而其中人物画又可分为:工笔人物画、写意人物画,而在表现方法的人物画中,仕女画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40.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一般称为"工笔重彩人物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笔工整细致、色彩浓重艳丽的人物画。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在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与装饰性,无论是"五彩彰施"还是"随类赋彩",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设色可以说是一种主观的"心象之色"。文章主要从其中国画颜料本身所带来的的色彩视觉效果入手,通过对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传达的表现性、色彩配置的结构性探索其意义非凡的色彩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