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64篇
计划管理   94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方建中 《化工管理》2013,(12):62-63
面120区于2000年投入开发,总体上是一个浅层,中、高渗普通稠油Ⅱ类整装油藏。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采,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较低,2001年在该区沙四段进行了热采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在沙四段、沙三中实施热采,热采效果较好。2001-2005在该区沙四段实施1-3论热采,初期取得成功,为面120区下步热采开发提供有力证据和可靠依据。对面120沙四段从2009年至今进行二次调整,将井距加密,由300m加密至150m,并采用水平井和热采开发,取得成功。本文将根据面120区进行的热采开发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热采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2.
四川盆地茅口组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受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的影响,茅口组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清晰,影响了对茅口组储层的识别和评价。通过基于谱反演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减弱茅顶强反射对下部地震反射的影响。以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得到能较好区分储层和围岩的弹性参数,从而预测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研究表明:纵横波速度比属性能较好地区分储层和围岩,预测结果显示茅口组储层发育受断裂带控制,储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区域,预测结果与实际井情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33.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目的层储层为河流相沉积,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大,钻遇泥岩不可避免。长期以来在苏里格地区,水平段钻遇泥岩给钻井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调整缺乏方向性,甚至部分井因钻遇泥岩段过长而导致钻井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据河流相沉积模式,野外露头考察认识,结合近60口水平井钻探资料,对所钻遇泥岩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归纳出各类型泥岩特点,最后针对钻遇的各类泥岩特点,做出轨迹准确调整。利用该研究成果,在苏53区块水平井钻井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储层钻遇率,有力保障水平井钻井成功率,同时也为同类气藏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结合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开展了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研究,包括储层精细成像处理技术、三维相干体处理技术、地震特征参数提取及分析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等。  相似文献   
35.
张平 《价值工程》2015,34(8):45-46
红河油田长8储层含油气丰度低、渗透率低,纵向和横向上均质性差。通过对沉积微相的研究对比,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构成该区域有利储层的相带。  相似文献   
36.
《价值工程》2015,(27):99-101
为了消除中马村矿二1煤的突出危险性,实现大循环进尺,国内首次利用原有的"千米钻孔"进行水力压裂增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水力压裂增透,可以显著提高瓦斯流量和抽采浓度,对煤巷的安全掘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对元坝地区须二段下亚段的沉积环境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下亚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在西北部广泛发育,向西南部逐渐演变为滨浅湖。须二段下亚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型,孔渗相关性较好,主要为孔隙型储层。粒间、粒内溶孔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沙坝中十分发育,且微裂缝的发育有效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所以河道微相、滨浅湖沙坝与裂缝发育带的叠合区域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后期溶蚀作用形成大量次生溶孔。总体来看,研究区须二段下亚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38.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但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着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外来流体不配伍等原因造成的储层伤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机理入手,分析了适合冀东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钻进新技术、钻井液完井液新技术,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的相应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9.
国内对于低渗储层敏感性评价技术已非常成熟,形成了从储层宏微观特征、矿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着手,再到储层敏感性评价与预测及储层敏感性保护措施研究等一系列工艺,但目前关于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储层敏感性评价的研究甚少。本文以东方1-1气田黄流组为例,通过实验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储层敏感性。  相似文献   
40.
生产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和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是造成储层伤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主要机理。两伊边界新投产的轻质油油田Y油田主力产层为中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本文基于Y油田的油藏地质和油藏流体数据,采用粘度法测定了沥青质絮凝初始点,利用热力学模型和SAR A预测,对自喷井生产过程中沥青质沉积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主力油层S层和F层生产过程中沥青质沉淀的条件。为Y油田的开发生产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