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64篇
计划管理   94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基于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模块将研究区的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I型、II型、III型、IV型4个类型,从I型到Ⅳ型孔隙结构逐渐变差,并运用毛管压力曲线对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各类型的储层孔隙结构之间差异较明显,划分界限清晰,可以指导储层分类开发。  相似文献   
312.
通过对苏里格致密气藏沉积特征与储层岩石类别进行分析,建立致密气藏不同岩石类型成岩与成藏模式,阐述了地层水分布与储层岩石类型的关系。指出,致密气藏储层岩石类型、天然气运移距离及构造对致密气藏地层水分布控制作用明显,岩屑砂岩"致密期"早于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期是致密储层地层水无统一气水界面、呈孤立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13.
文章就基于波形结构的浊积岩储层进行预测,最先针对波形结构的原理进行阐述,之后从浊积岩岩石物理模型、叠前同时反演关键技术、虚拟井、声波曲线冲沟以及波形反演效果几个方面针对波形结构的浊积岩储层进行预测分析,旨在提前了解浊积岩储层的内部构造与地震波情况,为探索浊积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14.
根据牛东、涩北等地区低渗、低压、水敏性气井压裂改造现状,结合青海油田现有压裂液体系及泡沫压裂液固有特性,在室内完成发泡剂筛选、稳泡剂优选、泡沫性能影响因素评价等系列泡沫压裂液相关研究工作,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青海油田低压、水敏地层的泡沫压裂液体系配方和泡沫压裂液实验评价方法。形成的泡沫压裂液体系在青海油田牛东气田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对比同区块常规胍胶压裂液施工井,泡沫压裂液在施工压力、液体效率、悬砂能力、返排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15.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能源,煤层气作为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是化工产业及居民生活的重要燃料,有着热值高、优质洁净的特点。本文从煤层气的赋存特征与相关因素出发,分析煤层气储层的主要类型与地质特征,介绍煤层气储层勘探开发的主要区域,探究煤层气储层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16.
冯尧 《化工管理》2023,(31):54-56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常规油因资源分散度高、油气藏规模小、油水关系复杂,导致常规开发工艺难以完成储量提交目标,但可通过压裂改造的方法提高产量。但压裂过程中部分井出现砂堵现象,不仅影响了压裂效果,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减少压裂施工过程中的砂堵现象,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从优化射孔工艺、优选压裂液体系、优化施工参数和泵注程序以及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砂堵问题的技术措施。改造后,2022年应用于8口井10井次17段压裂施工,一次施工成功率由2021年的85.2%提高至94.1%,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17.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古生界奥陶系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试气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的泥页岩和灰岩层段均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因此,对乌拉力克组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对该层位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乌拉力克组泥页岩和灰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储层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并建立乌拉力克组油气成藏模式图。研究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发育裂缝、孔隙、溶洞等。泥页岩孔隙度范围为1.2%~2.8%,平均1.82%,渗透率范围为(0.01~0.1)×10-3μm2,平均0.07×10-3μm2;灰岩孔隙度范围为1%~3%之间,平均1.8%;渗透率范围为(0.01~0.03)×10-3μm2,平均0.01×10-3μm2。乌拉力克组物性特征以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为主;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岩相古地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18.
319.
联合使用多种深度学习算法,更好地挖掘地震数据中的隐蔽和有用信息,实现相互补充和优化,对于减少地震相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从标签训练到数据挖掘再到优化的全过程深度学习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和流程。首先,通过自组织映射网络图SOM进行波形分类,为监督学习提供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数据;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路CNN和循环神经网路RNN进行地震相分析,将预测得到的地震相分析结果输入到生成对抗神经网络GAN进行算法优化及运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最后,结合实际资料分析给出最优结果。本文提出和实现了SOM+CNN/RNN+GAN的监督和非监督联合的深度学习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及实用流程,通过在研究区河道砂体储层油气预测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地震相分析及油气储层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