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64篇
计划管理   94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亮 《化工管理》2014,(15):169
边台潜山储层主要以片麻岩类岩石为主,曹台潜山中上部以混合花岗岩、浅粒岩和浅粒质混合岩为主,下部以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破碎粒间孔和构造裂缝为主;储层孔喉结构可分为三类,其中以Ⅱ类为主;储层物性较差,边台潜山储层孔隙度平均为3.1%,渗透率平均为0.77mD;曹台潜山孔隙度平均为3.2%,渗透率平均为0.60mD。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渤南洼陷北部断裂带各种基础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沙四段地层储层物性、储集空间、储层结构、展布特征,对沙四段储层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相比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圈闭幅度低、自然产能低等典型特征。按照我国标准,致密砂岩储层有效渗透率孔隙度r≤10%,且具有较高毛细管压力,束缚水饱和度和孔隙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该文将从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储层成因类型、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致密砂岩储层做一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4.
本文针对储层岩石非均质性较强,分选差,孔隙偏粗,连通性较差的低空低渗-特低渗气田,着重研究气井的储层伤害问题.通过对储层岩性的敏感性实验、水锁的伤害研究及入井液的伤害程度分析等,找出气井投产不出气的根本原因.针对储层伤害问题,寻求工程施工中避免储层伤害的新技术及储层伤害后的治理研究,目的是对动静不符的气井,合理消除储层伤害,发挥气井产能,为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储层受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影响,造成储层中存在渗透率、孔隙度差和油藏类型单一等特征以及我国在低渗透储层测井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困难.进而提出包括阵列感应成像测井、微电阻扫描成像测并、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内的低渗透储层测井新技术.  相似文献   
96.
裂缝性储层是存储石油天然气的天然冰箱,找到这样的地质结构,离发现石油就不远了,但是该种地质结构开采的安全窗口小,地下结构不明确,极易破坏储层结构,相比其他钻井技术,控压钻井技术利用井口处压力管理,实现井下压力处在可以出油范围之内,实现高效安全出油。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油气层、缝洞性碳酸盐岩油气层在固井过程中的储层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深井固井施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固井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8.
由于在进行修井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修井液漏失的情况,因此,会对储层造成较大的损害,从而给油井的生产效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如何采取有效的储层保护技术用来防止修井液的漏失,减少修井作业对储层的伤害是目前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仔细分析了造成储层损害的因素,并重点研究分析了储层保护技术,旨在为防止储层受到损害以及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9.
八厂油田近几年通过水平井技术开发低丰度薄差油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平井开发技术,冲破了低丰度、薄互层发育类油田有效开发的技术经济界限,目前八厂完钻水平井100口,投产水平井78口,今年预计还将完钻11口水平水。水平井产能受含油砂岩钻遇率影响较大,努力提高水平井含油砂岩钻遇率成为提高水平井产能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八厂油田近年水平井资料,结合水平井周围直井资料、地震解释资料、现场地质导向认识,总结出了影响水平井钻遇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井钻遇率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00.
颜子 《适用技术市场》2010,(1):61-61,63
综述了目前低渗透油藏评价方法的适应性.指出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评价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必要采用新的参数来标准特低渗透储层,以利于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为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