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40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02篇 |
工业经济 | 504篇 |
计划管理 | 851篇 |
经济学 | 376篇 |
综合类 | 185篇 |
运输经济 | 119篇 |
旅游经济 | 4篇 |
贸易经济 | 673篇 |
农业经济 | 204篇 |
经济概况 | 423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5篇 |
邮电经济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239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237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66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146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何德权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2):76-77
电力主辅分离已经成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最大难题,也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的最后障碍。目前,政府部门与电力主管部门在电力主辅分离方面正在权衡中进行痛苦的决策。这种决策重点在于协调、平衡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策略,形成整体利益最优化。但是,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政府及主管部门很难平衡各方利益,必须有突破性思路和方法来促进电力主辅分离。 相似文献
992.
论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忠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999,12(2):34-36,46
文章认为,地勘单位要实现事业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事企分开,精干主体,分流职工,实行分立式改制,这是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3.
王艳明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4,(7):13-13
正不管是吸还是抽,目前使用的油烟机基本上都将油烟直接排入了大气。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喜文华呼吁,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维护健康,我国的抽烟机都急需升级换代。喜文华说,中国人在烹饪中喜欢爆炒、油炸,不管是使用燃煤、天然气、电力等何种能源,烹饪过程中都因食用油加热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油烟,而目前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吸(抽)油烟机,除了有限的过滤和分离作用外,并不能在机器内直接对油烟进行处理,大量的油烟通过油烟 相似文献
994.
试论铁路改革的经济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晓言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8(11):26-29
本文借助“有无对比法”,提出计算铁路改革经济福利的思路,分析铁路改革的目标、途径及“网运分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自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859号文件)以来,钢铁行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进程不断加快,有一大批辅业单位改制成为产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的独立经济实体。体制的改变必将带来企业理念、发展战略的重大变化。企业文化做为企业的灵魂,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改制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十分重要和必要。提高企业凝聚力是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企业改制分流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程,是国企改… 相似文献
998.
企业之间的垂直关系主要包括垂直一体化和垂直分离,具体选择哪种垂直关系,企业需要在规模经济、交易成本和提高成员激励的各种得失中进行权衡。从社会福利和产业组织政策来看,处于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企业,其进行垂直一体化和垂直分离的效率后果不尽相同,由此也导致了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999.
1000.
分离式可转换债券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7)
自2006年12月马钢转债发行以来,新钢钒、中化国际、云天化等7家集团公司已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方案。分离转债由于其独特的性质,正在受到上市公司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受到证券市场的青睐。本文将对分离转债这一新兴融资产品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