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14篇
  免费   1002篇
  国内免费   351篇
财政金融   8013篇
工业经济   2295篇
计划管理   8622篇
经济学   10039篇
综合类   4006篇
运输经济   380篇
旅游经济   124篇
贸易经济   9919篇
农业经济   2089篇
经济概况   623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3篇
邮电经济   121篇
  2024年   476篇
  2023年   1747篇
  2022年   1702篇
  2021年   1959篇
  2020年   1653篇
  2019年   1848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1223篇
  2016年   1393篇
  2015年   1933篇
  2014年   3634篇
  2013年   2869篇
  2012年   3552篇
  2011年   4187篇
  2010年   3533篇
  2009年   3251篇
  2008年   3383篇
  2007年   2887篇
  2006年   1986篇
  2005年   1918篇
  2004年   1467篇
  2003年   1326篇
  2002年   859篇
  2001年   694篇
  2000年   608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陈康  刘琦 《金融研究》2018,459(9):126-142
本文利用2006-2015年间的数据研究了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利用融资融券作为股价信息含量的一个外生冲击变量,本文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确实存在反馈效应,融资融券政策的实施增强了标的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这个结论在采用倾向得分模型(PSM)配对后依然成立,说明融资融券使股价融入了更多有利于管理层投资决策的信息。其次,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机构投资者比例高、流动性高、处于新兴行业的这类管理层反馈效应更强的股票组中更显著。参照以往研究考虑了融资约束对反馈效应的调节作用,同样发现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组中更显著。最后,融资融券交易规模越大,投资对股价的敏感性越强。  相似文献   
33.
黄远香 《科技和产业》2023,23(13):169-174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LCA)法对比考察中国造纸行业在林木生产、工厂生产、运输、废弃物处理各阶段的CO2排放量。研究发现,2009—2021年中国使用废纸造纸造成的碳排将小于采用原木纤维进行生产造成的碳排量,即增大国内废纸回收将有助于中国降低CO2排放量。其中,约69%的碳减排效应均来自运输阶段,20%源于工厂生产阶段。通过分品类对比发现,箱纸板、瓦楞原纸和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的碳减排效应最为明显,2021年分别减少54 758、51 006、30 720万t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34.
文章基于2008-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系统GMM和门槛模型对不同金融发展进程下中国信贷供给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供给整体上对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终极控制人下其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果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次,金融发展的存在弱化了央行信贷供给对企业投资的带动效应,且该弱化作用在非政府企业中最强、地方政府企业次之、中央政府企业最弱.在进一步研究中,金融发展在信贷供给对企业研发投资和金融投资也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央行应不断创新、完善和丰富贷款调控工具,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配合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引导和加强信贷资金增量在各部门间的分配和流动,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5.
36.
37.
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公司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热门的企业管理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说到底管理方式的本质其实是在多种方式之间做抉择及平衡。无论个人还是企业一旦有了倾向的管理方式,往往意味着放弃其他倾向的优点并承担该抉择的全部后果。所以到底倾向怎样的管理方式最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通过复利曲线进行思考,本文得出了"长期来看,更关注人员的管理方式要比倾向管事的方式更有利于企业。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