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79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244篇 |
工业经济 | 386篇 |
计划管理 | 1854篇 |
经济学 | 1323篇 |
综合类 | 916篇 |
运输经济 | 64篇 |
旅游经济 | 19篇 |
贸易经济 | 1590篇 |
农业经济 | 834篇 |
经济概况 | 1147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8篇 |
邮电经济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346篇 |
2022年 | 343篇 |
2021年 | 353篇 |
2020年 | 286篇 |
2019年 | 273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214篇 |
2016年 | 205篇 |
2015年 | 293篇 |
2014年 | 601篇 |
2013年 | 497篇 |
2012年 | 565篇 |
2011年 | 658篇 |
2010年 | 695篇 |
2009年 | 605篇 |
2008年 | 580篇 |
2007年 | 461篇 |
2006年 | 362篇 |
2005年 | 352篇 |
2004年 | 351篇 |
2003年 | 391篇 |
2002年 | 250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于一项权利而言,其实现与保障是最为核心和根本的问题。作为一种基本人权的公民住房权,目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法和解决路径,我们无法深入地揭示人类住房权实现与保障中存在的关键性困境和障碍,也就无法有效地推动住房权实现进程。联合国人居署在内罗毕会议上制定了一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住房权指标体系,包含住房适足性指标、强制驱逐指标、露宿指标、平等性指标、法律保障指标、国际融入指标等,为建立普遍适用的住房权评估与监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框架。该框架还有许多亟待补充和完善之处,但其为推动人类住房权的实现与保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计量方法,开启了人类住房权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2.
劳务派遣用工"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特性,使得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三方关系更加复杂,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应该向谁主张?依据什么主张?如何主张?这些问题的模糊使得实践中作为强势一方的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极有可能侵害作为弱势一方的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3.
国内的很多企业使用平衡记分卡评价体系,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绩效。而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时。以往多采用主观确定权重的方法,如层次分析、主成份等方法。本文引入熵权理论来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以此对指标的主观权重加以修正,得到综合权重值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来对企业的平衡记分卡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44.
高校成为自己学生的被告已经逐渐成为群体性事件,对于群体性事件仅依个案解决的方式是不够的。因此,该文将分析的重点放在高校是否有权制定勒令学生退学规定的分析之上,并希望通过建立带有普适性的解决机制,即建立完整的高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理论及其纠纷的解决机制理论,以确保高校的自主管理权,提高学生处分的可接受性,保证学生权利的可救济性,在高校自主管理权与司法审查之间达致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45.
本文首先概述了联合概念框架第一章——通用财务报告目标的主要内容,对此目标所反映的资产负债观、主体理论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指出该目标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是强调了财务报告的目标,而非财务报表的目标;二是采取了单目标,强调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46.
47.
陈晓平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1,(10):39-41
匹配整体经营策略的改变,苏宁的采购权会逐步上收,品管的人数将相应减少,同时,经营决策权要逐步下沉,放权给一线的人,其中即包括商品终端价格的调整权,可授权的前提是终端人员要匹配相应经营决策能力,尤其是店长。 相似文献
48.
由于我国有关采光权制度比较笼统,没有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导致公民的采光权受到侵害之后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得到有效的救济。从采光权的由来、采光权的性质、采光权侵害后的救济三个方面对采光权进行探讨,提出了关于采光权赔偿标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9.
雇佣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雇员在从事雇佣工作时造成他人伤害的纠纷时有发生.雇主责任在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作为一项完整的制度出现,但其法条的规定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产生了冲突和矛盾,且关于雇用期间的认定规则模糊.我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遵循雇主责任的法理,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注意协调侵权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关系,并考虑相关的认定雇佣期间标准.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