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从长期看,连锁企业的整体强大来源于单店的营运能力近几年来,中国的药店连锁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做同一件事——跑马圈地,扩张地盘。理论上,扩大连锁的势力范围,增加企业的影响力,从长期对企业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都大有好处。但它们多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微观层面——单店的盈利能力。和其他所有的连锁企业一样,这一指标决定了连锁企业的总体质量和持续发展的潜力,道理很简单,如果一棵棵大树相继死去,那么成片森林的枯萎也是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东海牌”沥青在国内外是一个知名沥青品牌.以往“东海”沥青的“势力范围”,更多是在东部沿海地区.杭州湾大桥.京沪高速公路以及上海F1赛道都使用了“东海牌”沥青。如今,这个局面开始被打破。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最近几年来一些区域强势品牌纷纷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祭起买断大旗,希望通过大量的开发品牌来维持市场领先地位。这种打法和军事上的“狼群战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姑且称之为白酒行业的“狼群战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大啤酒企业经过了2004年的兼并重组、异地建厂之后,“势力范围”基本划定,现在啤酒企业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研发新品上,且以中高档产品为主。高档啤酒面向的是中高层消费者,因此其主要销售渠道在高档酒店。目前,啤酒厂商为了拉动终端消费,纷纷模仿白酒营销方式:买店、促销等等,这既容易导致终端竞争异常激烈,又抬高了终端门槛。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球有两股商业力量让人瞩目:一个是互联网,一个则是方兴未艾的连锁商业。连锁的力量在沃尔玛以2198亿美元登顶"全球500强"第一的宝座之后,彻底让人折服。而响应这种商业模式并且取得成功的企业也不胜枚举,苏宁、国美、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真功夫等。可以说,只要是有可能标准化的业务,都被囊括到连锁的势力范围中。 相似文献
20.
吴伯凡 《21世纪商业评论》2006,(6):128-128
“对于一个从外面来到 IBM 的人来说,IBM 就像是一个温室,一个与外界隔离了很长时间的封闭的热带生态系统。所以,这里孵化出了许多相当奇异的、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物种。”这是郭士纳临危受命(1993年4月),刚刚进入 IBM 时产生的印象。在他看来,此时的 IBM 不像是一家公司,倒像是一个上上下下弥漫着官僚气息的政府机构。客户购买 IBM 的东西,就像是来求 IBM“办事”,IBM 是以“例行公事”的态度来与客户做生意。员工们也在忙碌,但显然不是为客户忙碌。“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倾轧、互相隐瞒以及互相争夺地盘”。而 IBM 管理层不是去帮助各个部门间实现协调,而是“操纵着各个部门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