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46篇
经济学   256篇
综合类   4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4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1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5 毫秒
611.
《新西部(上)》2014,(4):F0002-F0002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三级研究员。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文化产业。主要著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第一作者)、《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研究》(第二作者)、  相似文献   
612.
周智 《河北企业》2014,(11):40-40
<正>"十一五"计划,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党和国家在建国初期就提出,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一个概念。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613.
发展经济学结构转型分析方法的演进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在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转型问题时,所使用的结构分析方法,被认为是持这一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经济学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结构分析方法的演进过程中,传统的统计方法和投入—产出法,由于存在无法刻画产业间关联或因假设产业间关联呈刚性等缺陷,而逐渐被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所取代。鉴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拥有更加适合于分析那些实行市场导向改革的发展中国家等优势,因而该模型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14.
从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先奇 《生产力研究》1998,(6):78-80,83
本文通过对西方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中国国情的分析比较认为,只要二元经济结构存在差距,只要城市实际收入高于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迁移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规律;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利与弊进行了客观分析,主张顺应劳动力流动的客观规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15.
陈羽 《生产力研究》2005,(8):30-31,39
发展经济学旨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锲合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同时,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16.
于芳 《生产力研究》2005,(11):12-13,22
在我国经济建设初期,由于对发展观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不协调,失衡状况。应对这种状况,新一届党的领导人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符合我国当前形势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剖析,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技术与创新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17.
李利明 《经济》2004,(8):20-21
2002年3月25日,1986年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教授在莫纳什大学进行访问,他在演讲中大力赞扬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积极贡献。布坎南甚至在研讨会以及副校长和校长参加的午餐会上分别说:“我认为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贵校,就是以杨小凯为主的对分工的分析……”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有很多当年留学北美的华人学者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他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些人当中,杨小凯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并不是说他在顶尖的经济学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最多,而是他对于经济学的贡献是具有原创性的…  相似文献   
618.
赵作斌在其向2008年湖北省“两会”所提交的《2008年湖北发展蓝皮书——湖北核心竞争力研究》中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结构的系统见解,是对以张培刚所开创的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由从一般的普遍的以“国别”为对象的研究,深化发展到以对在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内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拓展和运用。也是对在发展经济理论中吸取和融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并把“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内涵由对某种“要素”的分析提升为具有较强可应用性的一个“体系”或“结构”来认识。从而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结构”的系统见解。这不仅是对发展经济学在实践上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在学科建设体系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619.
发展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松散使得这门学科在面对发展中国家现实和理论发展时,必须对其方法的何去何从作出选择.本文从发展经济学方法的古典基础、建立与发展以及新趋势等几个方面,对发展经济学方法论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未来的发展经济学方法需要打破传统经济学界限,并考察历史、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制度等.  相似文献   
620.
本文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运用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研究成果,对我国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哪个地区走在制度创新前面,哪个地区就会获得发展先机;并结合现实中的发展问题,对制度创新的基础条件进行了阐述,澄清了诸如经济项目选择、高新技术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财政政策引导等发展思路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