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7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82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据统计,全球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达40万个以上,会议开销总额超过2800亿,会议产业的产值高达1000亿美元。环顾世界,我们会发现谁进入了会议产业这个财富快车道,谁就把握住了财富机会,而云集了数百个国际组织的日内瓦,以每年数以百计的会议、展览和庆祝活动成为世人艳羡的国际会议之都……  相似文献   
22.
<正>2008年1月23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这是该组织连续第六年发布这份报告,从宏观和长期角度对2007年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2008年进行展望。报告指出,由于信贷市场和油价上涨等因素在2008年造成的全球经济动荡,可导致世界失业人数在2008年增加500万。  相似文献   
23.
"Stress"(压力)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tringere",原意是困苦。素有"压力研究之父"的心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第一个使用术语"Stress"来表示一种潜在的破坏力量。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美国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24.
在主题为“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的论坛上,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和香港、澳门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沙玉山介绍了中央政府应对危机解决就业的政策措施,9个地区的代表先后发言交流了本地区工作措施和先进经验。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代表李昌徽在题为《全球经济危机:对亚洲带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促进复苏的政策措施》的发言中,  相似文献   
25.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及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讨论劳动力价格时,由于各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我们通过对制造业雇员工资水平的比较分析,以反映我国劳动力工资情况。选取制造业雇员工资进行比较分析的主要原因:一是制造业是相对集中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反映劳动力成本中比较有代表性。二是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现象,我国制造业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引起了各界的讨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三是国际劳工组织对各国制造业工资水平进行了专门统计,有利于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26.
青年人失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青年失业率为12.6%,远远高于成年人4.8%的失业率。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无助而绝望的失业青年。爆发“阿拉伯之春”的北非中东国家,年轻人失业率平均高达25%。  相似文献   
27.
2009年4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在京共同举办国际劳工组织成立90周年纪念座谈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徐振寰、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兰通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国际劳工组织驻中国和蒙古局局长康妮介绍并播放了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的视频贺词。  相似文献   
28.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随之而来的裁员、减薪等劳工关系成为时下极为敏感的社会问题。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协调包括员工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和谐稳定的劳工关系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必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王淑英 《企业研究》2009,(12):74-75
性别歧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直受到各方关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在我国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倡导男女同工同酬,这使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平等机会和待遇,社会及家庭地位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0.
捕风捉影     
《人力资源》2011,(1):62
社工专业毕业生或将供不应求都说眼下我国的高等院校盲目扩招、专业设置雷同,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但从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上获悉,目前,我国培养的社工专业本科及硕士毕业生,远未达到社会发展对社工专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