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8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财政金融   3754篇
工业经济   1680篇
计划管理   6120篇
经济学   3320篇
综合类   1857篇
运输经济   360篇
旅游经济   78篇
贸易经济   4619篇
农业经济   1439篇
经济概况   384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78篇
邮电经济   242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474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802篇
  2014年   2114篇
  2013年   1812篇
  2012年   2123篇
  2011年   2400篇
  2010年   2179篇
  2009年   2080篇
  2008年   2097篇
  2007年   1706篇
  2006年   1343篇
  2005年   1449篇
  2004年   1005篇
  2003年   1044篇
  2002年   703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区域金融中心: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发展与竞争取决于不同地区对制造业所需生产服务体系的供给竞争。以私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产业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金属约束,而对杭州城市发展来说,要继续保持杭州在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杭州必须进行城市功能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建立与上海金融中心错位经营、为地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区域金融中心,是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92.
高品质的服务要靠设计和管理,但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分割性、易变性和易逝性都说明服务设计比产品设计更为复杂.质量功能展开(QFD)也可以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服务设计工具,坚持规范化的QFD循环就可能取得良好的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993.
杨羽飞 《南方金融》2004,(9):61-62,52
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信贷支持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笔者试图以广东省农业第一大市——茂名市为例,从金融机构支农功能设置的角度分析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信贷支农功能缺失策略。  相似文献   
994.
农业价值负功能现象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价值中普遍存在负功能的现象.其特征是:负功能与正功能互为依存、互为转化,依据不同时间、社会、自然、经济条件而变化,有的事物本身既有正功能,又不可避免地具有负功能,负功能成为事物固有功能的一部分,并对总功能产生影响.研究负功能,有利于防止、克服和转化负功能对事物价值的影响,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以水库移民直补资金为切入点,描述了当前金融机构在直补资金发放中承担的支付媒介功能,分析了在直补资金发放中金融机构的金融功能受制因素。借助案例得出以下结论:信用贷款存在有效需求,金融机构应为有融资需求且享受直补资金的移民提供融资服务;直补资金转为小额贷款模式能够发挥金融机构的金融功能,提高直补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究土地“三生”功能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耦合协调关系,提出低碳导向下国土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构建“三生”功能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长效发展机制。方法 文章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武汉城市圈“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直接/间接碳排放测算方法测算“三生”功能土地利用碳排放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三生”功能与土地利用碳排放耦合协调关系并划分协同发展区。结果 (1)2000—2020年武汉城市圈“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和演变规律,土地生产、生活功能空间分布具有较好一致性,土地生态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梯度变化格局。(2)研究期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增加,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生产—生活功能同向性,生态功能异向性”的空间布局特征。(3)2000—2020年武汉城市圈“三生”功能强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耦合协调度提高,根据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协同划分为4类协同发展分区:生态低碳保障区、生产高碳控制区、生活高碳引导区和双生高碳优化区。结论 未来武汉城市圈“三生”发展应根据分区发展特征,针对性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完善行业要素投入配置机制,遵循生态宜居化建设原则,减控“三生”功能土地利用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下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主体功能实现和民生发展改善两个角度界定区域协调发展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省际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基于测算结果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能力和治理能力都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产业能力主要作用于区域主体功能实现,而治理能力对民生发展的影响更加明显;但由于地方发展目标与全国主体功能定位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地方政府推动的产业发展并未对区域主体功能实现产生积极的间接效应。此外,人力资本积累、城镇化和金融发展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企业所有制情况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因而,应统筹推进区域产业发展,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城镇化和现代金融,推进国企民企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基于契约参照点视角,对高管薪酬契约激励中存在的比较现象及其影响效应展开深入分析。在阐述了薪酬契约参照点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梳理已有经验证据的基础上,从垂直参照、水平参照和现状参照三个维度构建了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的三维分析框架,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契约参照点效应展开思辨和剖释,并就未来可能的扩展研究方向进行了理性展望与分析,以期对我国人本化薪酬契约治理机制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9.
城市外向功能是指城市为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存在的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发了城市间贸易方式的变革,逐渐为城市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接受。与传统贸易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使得生产者(销售者)更容易接触到城市外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进而更多地向城市外销售商品,这将显著提升城市的外向功能。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阿里巴巴线上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一推论。研究发现,与传统贸易模式相比,电子商务的销售更依赖于城市外的消费市场,这一效应在河北省的城市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这意味着电子商务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外向功能。尤其对于自身市场规模较小的城市而言,可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城市外的消费市场,避免受限于本地市场规模,从而创造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000.
土地整治功能分区及其整治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土地整治的目标开始由注重\"新增耕地\"向注重\"区域功能\"转变,土地整治内涵由此得到延伸。同时,也迫切需要推进以提升区域功能为导向的土地整治分区研究。[方法]文章针对我国土地整治分区管理的需求,基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背景差异及地域功能的定位、土地整治内涵的演变,运用要素加权叠加法、空间聚类分析法和专家经验判断法与区划对比分析法等开展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结果]该文构建并提出了以功能导向为核心的土地整治分区体系和方案,将我国土地整治按地域功能划分为:(1)以生态修复、保护和建设为主的生态功能保育区,(2)以基本农田建设、农地开发整理、提高区域耕地的生产能力为主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区,(3)以城乡用地统筹整治、城市用地内部挖掘为主的经济发展支持功能区,(4)以划定保护区、保护性建设为主的景观文化维护功能区等4种类型区,进一步结合东北平原区、华北平原区、黄土高原区等12个地理空间单元,组合为61个土地整治功能一级分区。在此基础上,评价一级功能区内各县域单元土地整治功能,识别出景观文化维护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建设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城镇发展优化功能和城镇发展集聚功能,续分土地整治功能二级分区即各县域的土地整治功能。[结论]基于功能导向的土地整治分区反映了区域功能及其关系对土地整治分区的引导作用,为分区管控和引导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对提升区域功能和加强土地利用功能的联系和互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