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财政金融   1038篇
工业经济   260篇
计划管理   988篇
经济学   724篇
综合类   280篇
运输经济   19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880篇
农业经济   100篇
经济概况   77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滞后产生了很多弊端;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扩大需求的直接动力,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是增强规模效应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化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趋势,中国加快城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72.
企业产品试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试销是企业新产品开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产品的前途命运。那么企业如何做好产品试销工作呢?本文正是通过对产品试销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以求为企业的产品试销决策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3.
《浙江房地产》2007,(1):27-33
国内外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波动特点和规律。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历史还不长。但房地产市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现象。1994年和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市场过热。导致国家采取系统的调控政策。降低了房地产投资和国民经济运行的风险,同时也导致许多企业投资失败。招致巨大损失。回顾这两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过程可以发现。政府和企业在周期上升阶段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周期下降阶段则是落井下石,羊群效应十分明显。不仅加大了周期波动幅度。而且也对政策效果和投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特别是在经历了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后。各级政府和各类房地产参与主体都在教训中反思。如何才能正确把握房地产周期规律。做好时机决策,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始终把握房地产投资运作的主动权?为此。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和杭州市房地产开发集团合作。在2006年开展了“房地产周期波动中企业投资项目时机决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房地产企业土地购买规模与时机决策;(2)城市可进入性评价与进入时机决策;(3)房地产项目启动时机与运作进度控制。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为广大会员单位改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刊特刊登课题成果的一部分,介绍城市选择和进入时机决策的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4.
左晓蕾 《英才》2006,(3):26-26
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已近半数。“股权分置”通过对价虽然进行了“部分股权分散”的股权结构的调整,大股东的控股比例相对减少。但是推动真正能够约束上市公司行为的现代上市公司的冶理结构的制度性建设是“后股权分置时代”,严格说来应该是与股权分置改革同时进行的更艰巨的改革。  相似文献   
75.
胡梦琪 《经济界》2002,(3):90-91
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特殊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是在一个上市公司中,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只有公众股才能流通。二是“一股独大”,国有股占到三分之一,有的占到50%以上,如果加上法人股中大部分股权属国有法人,则国有股总体上占到60%以上,有的企业比重更大。这种产权结构,既不符合股份公司同股同权的特点,也不利于建立法人治理制度。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中小股东权利受到很大限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实际由国有大股东控制,难以起到应有作用。 逐步减持国有股,是推动国企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的…  相似文献   
76.
曾显荣 《经济师》2002,(7):67-68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占很大比重的是国有股和法人股 ,并且不能上市流通 ,致使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减持国有股的比重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允许商业保险基金间接入市 ,设立开放式基金 ,培育机构投资者对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
国有股减持与员工持股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是党中央,国务零伤出的重大决策,是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在二级市场将其视为“重大利空”而节节下挫,证监会暂停现行国有股减持方案实施的情况下,探索国有股减持的新途径,新方法就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将国有股减持与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结合起来,是本探索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8.
价格支持行为在发达的国家已不再是主承销商暗中操作的事情,它的活动范围已被法律明文规定,然而在我国,股票上市中尽管也存在价格支持行为,但是法律上尚没有对其作出任何规定;不过从价格支持在发达国家所起的作用和我国发行制度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我国推行价格支持制度是有益的.本文将从价格支持制度的必要性、价格支持的主要方式、配套法制建设要求及价格支持制度的意义四个方面来讨论在国有股减持中的价格支持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9.
唐新刚  杨红 《企业研究》2006,(11):34-35
一、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及定价现状 中国的管理层收购起步较晚,是在中国渐进式转型的产权改革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并且是在缺失了很多市场的环境中进行的。正因为如此,使得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具有价值创造和财富转移的双重特点。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可以以2003年为界,此前的收购多表现为管理层通过设立新公司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之后的收购则多以管理层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的股权从而达到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目的,更有第一大股东出让股权而使管理层控股的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大股东禅让式”管理层收购,这些表现在“后MBO时代”的隐性MBO常被称为“曲线MBO”。这一收购方式的出现,和我国财政部自2003年4月开始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出台了一系列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有关的法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0.
国有股减持方案屡试屡败,究其原因和减持目标不明,甚至不正确有关。本文试图从国有股减持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辨证关系角度为制订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确立新目标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