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9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127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14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74篇
农业经济   36篇
经济概况   8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区域     
《经济月刊》2011,(5):86-87
江苏省苏州市今年将建保障房28709套 今年苏州市原计划组织建设、供应保障性住房近1.1万套,最新计划调整为2.87万套,比原计划翻倍再转个弯,从而让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52.
"住有所居"是为保障住宅权利、解决住宅问题、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基本住宅需求而提出的社会建设目标。住宅商品化并不排斥住宅的社会保障,单纯的市场化机制也不能完全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起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多层次的住宅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并应特别明晰一户一宅、平抑房价、住宅合作社、住宅用地等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53.
住房是民生的必需品。国家、社会对居民住房的建设和供给,有其重要的政治性和公益性。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诸多有识之士和相关政府部门大都是十分关注居民的住房建设和保证供给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  相似文献   
54.
廉租住房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存在诸如资金匮乏、住房供应量有限,保障的覆盖面过窄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廉租住房制度住房保障功能的弱化,成为实现“住有所居”的制约瓶颈。因此,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就必须推进廉租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廉租住房长期稳定的政府财政供应机制,同时拓宽资金融资渠道,实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低价位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廉租住房进入、审批、退出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针对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的租金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55.
56.
57.
牧笛 《中国金融家》2011,(11):67-68
近日,奥巴马政府通过联邦住房金融署发表声明,宣布了一系列改革住房可负担再融资项目(HARP)的措施,旨在让更多借款人重组住房抵押贷款,享受当前发放住房券等。另外,对于复转军人和北极等地区移民等,以优惠券的方式发放补贴。  相似文献   
58.
研究目的:解释并定位《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2款新设的一户一居规则。研究方法:规范解释、文本分析、规则比较等。研究结果:一户一居是农村村民一户拥有一处法定面积的居住空间的保障制度,是政府组织农民集体盘活利用存量宅基地、统一修建住宅并分配给农户的行为规范。一户一居开创了宅基地置换资产、宅基地集体统一利用、居住保障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相分离、人均公平分配等农民居住保障的新制度和新观念。与《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1款一户一宅规则下的宅基地实物分配不同,一户一居通过存量宅基地的资产化改造和居住保障权益的重新分配实现农民户有所居。研究结论:一户一居适用于无地可分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受地方政府和农民集体财力以及当地市场需求的约束,是一户一宅的补充。  相似文献   
59.
<正>保障特困户住有所居,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是推进城镇化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最近笔者在农村驻点调研时发现,一些居住条件简陋,尤其是蜗居茅草屋、防震棚的特困户,因所得拆迁补偿款寥寥无几,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要保障特困群体居住权,前提是要让他们住有所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一是明确拆迁补偿"保护价",让农民户户得益。草危房户、无房可拆户,无法按照拆迁补偿标准折算补偿金额,但是可以考虑其家庭实际情况,利用推行农业集约化经营所带来的规模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升温,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文章以成都近郊的乡村旅游地花香果居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调查等方式将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总体影响等4个方面的感知进行均值分析,发现在上述4个方面的正面感知均强于负面感知;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与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花香果居景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社区归属感越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呈越积极的态度,而学历越高的居民对旅游负面影响感知更为敏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并提出花香果居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