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3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50篇
经济学   72篇
综合类   18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42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分制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高职学院班集体建设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2.
实行学分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实行学分制在于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3.
文章简要回顾了学分制的起源,阐述了其基本概念和内涵,提出现今理工类院校在施行学分制时应加强自身的优势,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4.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行学分制改革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学分制改革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发挥学分制管理的优势和特色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成为学分制改革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5.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学分制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元化和多变性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才能的培养.学分制推行的前提和基础是课程体系的优化.本文在分析了高职教育学分制视野下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要素下,提出了层阶式课程体系构建、主辅修制及双专业制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6.
教考分离是推行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行学分制必然要求教考分离,将其作为自身结构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学分制导向下教考分离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实施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97.
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呈现模块化结构更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建设的高职院校,我们把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的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积极探索适合文科类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提出"订单模块"的设置原则,实施"模块教学",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订单"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8.
《中关村》2004,(10):88-88
消息中国全面推行“一费制”向教育乱收费宣战今年,中国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全面推行“一费制”,以从制度上遏制长期以来怨声载道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一费制”是指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由省政府确定一个收费总额,然后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这个办法从2003年起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小学、初中实行,对规范学校收费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小学家庭减轻负担17亿元人民币。中科院研究生院成为亚洲最大研究生院随着中科院研究生院200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的举行和1万多名新生的入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在读…  相似文献   
99.
学分制改革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学分制的实施给传统体制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造成冲击;高校学生工作要主动适应学分制的改革,更新观念,开拓阵地,改进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提高队伍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开创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0.
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用新世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去指导改革、指导实践,加强德育教育.实行学分制教学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新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