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38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7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2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辉展 《商》2014,(39):274-274
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学与科研之间是相互促进,又存在矛盾的相辅相成关系。妥善解决矛盾,使大学科研和教学顺利发展。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存在偏教学或者偏科研的现象,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放在了完全的对立面考虑,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呼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利益机制,以达到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教学职能和科学研究职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2.
一直以下来哲学家的道德行为和哲学家的哲学之间一直都存在着一种分歧的可能,这种分歧成为了一种强而有力的张力,使得人成为一种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矛盾综合体,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张力使得人不断的扬弃矛盾从而不断在世界历史当中迈出坚实而强健的步伐,但是这种张力也使得人成为一种分裂的存在,而存在分裂显然是一种不被人认可的.我们是否要因哲学家一些失去德性的行为就彻底反对批判他的哲学?还是因为他的这些与德性相去甚远的行为而认为他最伟大的哲学就是错误的?人毫无疑问是具有理性的神圣性和实践的世俗性的,这种矛盾的统一体构成了人.那么这种两种矛盾力量之间的张力应该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否才是真正的人性?  相似文献   
83.
魏贤君 《商业研究》2000,(10):29-30
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关键或重要的前提是企业决策的科学化.现代企业决策不能强调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不能追求单一的模式,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辩证地处理好不同决策方式、方法的关系,将看似对立而又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决策方式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在决策过程中的双重互补,实现决策真正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84.
文章在理清社会发展观演变脉络基础上,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是主题,保护是基础,按照辩证统一的观点,应当将两者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只有两者统一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5.
86.
87.
一、卷烟经营同专卖管理的对立与统一 卷烟的生产经营在社会生产中是一种把商品资本转换为货币资本而从中实现利润的一种商业经营行为.卷烟经营与其他商品销售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居于烟草专卖法确立垄断经营的优势,其守法垄断经营行为受到烟草专卖法的保护;而另一方面其经营者也应该自觉地把自己摆在烟草专卖法制约的位置.  相似文献   
88.
赫拉克利特是早期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把活火这一自然物质当作万物本原,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断定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中,是辩证法的奠基人,虽然他的辩证法具有朴素、直观和单纯的论断性,但其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9.
党的十八大会议强调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了妥善处理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的关系,我们必须在道德正义上明确市场经济的属性和作用,市场经济符合道德正义的因素和非正义性的因素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市场经济对于道德正义只有必要性而没有充分性,认清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理顺政府与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无为"是老子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无为"思想,是全面理解道家学说的关键所在。简单地把"无为"理解为不作为或不妄为都不够准确,都不能准确掌握"无为"思想的全部内涵。"无为"思想是老子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针对礼制而提出的。"无为"是以有为为前提,是通过有为来达到"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