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科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基础差、知识面窄、实践能力不足、职业素养欠缺等不足,导致其就业竞争力不强。认为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务实的品质、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人文素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就业难是当前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影响高职工科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多方面对校企结合对高职工科学生培养和就业的重要性进行了探析,明确指出校企结合是提升高职工科学生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油气勘探及开发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着毕业设计指导难度大、毕业设计不能充分反映当前石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等问题,需对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就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两步走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使产、学、研相结合,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魏艳 《管理观察》2011,(7):149-150
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工业制造中大都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业制造的效率和精度,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标志.社会要进步,技术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工科人才现在在社会上是供不应求的,工科学生远比文科学生容易就业,而工科学生在学校里基本都会遇到一门重要的课程,那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几乎所有的工科...  相似文献   
15.
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组成单位,各种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文章就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班级量化管理中现存的一些问题和在实践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地方院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能力培养历来是地方院校工科学生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分析影响地方院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性因素,提出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工科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强化毕业设计和校外实习的实战性训练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来促进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大学公共英语是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由于高职高专工科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水平相对于其它层次其他专业学生相差甚远.多年来,这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拟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提出在高职高转高专工科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时学生实施应用过程的引导,本文就这种应用式引导过程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引导过程的方法进行详细地陈述.  相似文献   
18.
工科学生要根据工科的学习特点和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要注意转变学习观念,尽快适应工科学习生活;制订合理的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参加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提升工科学生财经素养不仅是响应新工科建设的号召,有助于提高工科大学生的跨学科融合能力,也对增进个人和家庭的财经福祉、保障宏观经济良性运行、维系社会的稳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工科学生财经素养课程,以产教融合为抓手,重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探索了“思考-合作-分享”的教学模式,并改革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与此同时,高校工科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促进高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