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361篇
工业经济   192篇
计划管理   746篇
经济学   358篇
综合类   158篇
运输经济   126篇
贸易经济   455篇
农业经济   230篇
经济概况   495篇
信息产业经济   30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表现出许多局限性。本文在对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不良资产交易中心的组织构架及其运作思路,并分析了它的合理性及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2.
按央行要求,到2005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将不良资产平均率降至15%以下,为此,中央政府首次允许外资机构介入该领域。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摩根斯坦利为首的国际投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抢夺国内不良资产。他们将得到的是“馅饼”还是“陷阱”?  相似文献   
83.
近日,四川专员办组织人员专题对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四川办事处的资产处置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调查反映,四家办事处接收不良贷款整体资产质量差,主要体现在:一是事实呆账占比高,达到债权总额的40%左右;二是有效抵押担保占比极低,只占总体债权比例的10%;三是接收四大商业银行自办实体债权金额较大,涉及自办实体的债权占总体债权金额比例高达10%,这些自办实体的遗留问题相当多,处理起来相当复杂;四是债务人偿债能力低,80%以上的  相似文献   
84.
资产证券化与不良资产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 《中国金融》2003,(12):44-45
  相似文献   
85.
一、二者的内涵与核算范围不同 2001年11月财政部以财会[2001]5号文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的余额。而《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也作了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6.
武敏 《国际融资》2003,(9):42-44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形成竞争态势,而且两者纷纷引进外资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那么,外资在参与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是选择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还是与银行合作?如果外资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又该选择哪种方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7.
2001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新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在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实践中,发现了以下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损失类贷款尺度的把握 与1998年《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和1999年《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一样,《原则》中损失类贷款的标准为“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由于损失类贷款要100%计提准备金,对金融机……  相似文献   
88.
89.
90.
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金融风险,巨额不良资产的消化与处置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但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难题,目前不良资产处置主要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各家银行承担,处置效果与力度并不理想.从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情况来看,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若按十年的存续期计算,成立至今时间已过去了20%,而处置的不良资产仅占7%,以后处置难度会越来越大.高额的不良资产不仅影响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也关系到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我们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调动整个社会力量来集中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按照中央和地方利益共享的原则,运用合作经营、打包出售等方式,将银行不良资产交由地方政府处置,就可以实现银行不良资产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和最佳效果的消化处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速度、效果对内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站在经济金融发展的战略全局来研究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本文对此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