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我国现有法律对探望权主体规定过于狭窄,本文认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在较长时间内受其家庭养育的人都可以成为探望权的主体;应当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对探望权主体的权利行使进行适当限制;未成年子女不能作为探望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离异双方在子女探望问题上的纠纷日益增多。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有关于探望权的规定,只是有的称为探视权,有的称为来往权,我国则称为探望权。我国《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显而易见,探望权是指在夫妻双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祝茗屿 《魅力中国》2013,(28):329-329,331
随着离婚家庭的增多。离婚后探望子女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探望权的概念。其次,通过案例形式导入探望权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探望权权利义务性、行使方式、中止及抚养费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出我国法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一方面为探望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给执行实践带来了一些困惑。本文将结合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借鉴国外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及经验,试对探望权的执行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父母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共同生活方有协助义务,然而我国婚姻法在规定了探望权的同时又存在着一些难免的缺陷从而显得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通过与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更好地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探望权作为一种保障未成年子女利益及离异父母等直系亲属探望子女或外孙子女、孙子女的权利已在世界各国都有所确立,但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探望权主体制度在规则体系上呈现出了不完备的现象,完善探望权主体制度成为了摆在理论界、司法界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探望权主体范围的界定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通过探望子女,与子女交流等多种行使探望权,从而满足双方的情感需要,并达到继续教育子女的目的。探望权  相似文献   
18.
浅析探望权     
熊璐 《时代经贸》2007,5(12Z):210-210,212
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直接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随着当今社会离婚案件的增多,有关探望权方面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探望权主体范围、行使的原则、方式、内容、探望权中止与恢复的角度对探望权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邓先生和钱女士协议离婚,双方约定,3岁的儿子随邓先生一起生活,钱女士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孩子的医疗费、教育费由双方各付一半。离婚后,钱女士到外地打工,一直没有支付过任何抚养费用,邓先生多次向其追索,可钱女士始终以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权最先源于英美法系,各国的立法和法理都普遍认同和接受。2001年我国着手修改婚姻法,增加了探望权制度。弥补了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上的空缺,为父母离婚后探望子女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探望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法的意图,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立法和司法实践。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