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30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指出了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变化。进一步地,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流动性管理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分析了央行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最后本文指出后危机时代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将足相机抉择的,需要在多种因素之间平衡。  相似文献   
132.
133.
章友鹤 《浙江经济》2006,(16):37-39
实现浙江纺织工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出精品、出新品、出特品,从国内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迈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4.
135.
<正>以LPR为核心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MLF,它在货币政策中具有量和价两个方面的影响利率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定价的能力,理顺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改善金融供给和配置的效率。为此,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着力培育基准利率体系,以此推进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向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政策框架转变。其中,贷款基础利率的建设,就是中央银行的诸多努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6.
我们一直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在削减融资成本方面,比降低基准利率更有效。继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中国央行于2015年首次降息。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于2015年3月1日起下调25个基点,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2倍提高到1.3倍,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展望未来,我们预测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使用数量型和价格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利用2001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131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居民收入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FAVAR模型,对居民收入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即城乡居民收入对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具有不确定性;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冲击效应较为显著,数量型量化宽松政策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却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央行打出一套调控"组合拳",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同时动用,三种货币政策手段一次齐出,这在央行历次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出乎市场的预期之外,可谓"指向明确,各有其用".  相似文献   
139.
在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中国将进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时期。从总量经济看,我国的农业产值比重将下降到GDP的10%左右,农村人口将下降到全部人口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40.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世界各国的私人部门都在竞相研发电子货币并逐步走向实用化,电子货币的私人发行使它不再仅仅是货币形式的转化,还会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重大冲击,其分散发行所催生的竞争性货币供应格局潜存着货币发行量失控的风险;其对传统货币的替代通过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增加了狭义货币供应量;其不断创新及低套现成本使货币供应统计量失效。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仅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并以公开市场操作冲销扩张的超额储备,同时尽快实现货币政策中间指标从数量型指标转向价格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