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6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163篇
经济学   28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1篇
农业经济   26篇
经济概况   58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董老普法思想博大精深,笔者从普法工作的意义、培养合格普法工作者、普法工作要走群众路线三个方面对董老普法思想进行了解读,并指出研究、继承并发展董老的这些普法思想,将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对于我们的已经展开的普法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2.
《内蒙古财会》2001,(A03):77-78
通辽市财政局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了两个文明建设,财政管理和队伍建设实现了上台阶,站前列,创一流的目标。1999年被市“依法治市办公室”授予“1998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建功立业”先进单位,2000年5月被通辽市人民政府评为“通辽市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荣获“先进领导集体”、“先进党支部”等称号。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3.
唐伟  刘江 《活力》2010,(20):89-89
法治精神是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秩序所包含的社会经济伦理价值的自觉的和坚定的信仰和选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对法治的认同.也是法治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垦区近年来普法成果是显著的,公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但全体成员的法治精神还远没有建立.因此普法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而作相应的调整,应由普及法律常识.普及具体的法律条文到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的转变。  相似文献   
54.
李敬敏 《金卡工程》2010,14(10):129-129
在我国,轰轰烈烈的普法运动是由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需要决定的,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既有的文化与外来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融洽。西方的法律尽多只是在中国的精英层得到了认同,而中国广大的民众对于法律则是受动的。本文在认识普法的基础上,总结了普法的原因以及该运动在我国现时代中的处境和问题,  相似文献   
55.
做好普法工作,必须明确各类普法主体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普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56.
57.
58.
朱科勇  包屹沁 《经济前沿》2005,(9):i0032-i0033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深圳市地方税务局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税务局提出的“法治、公平、文明、效率”新时期治税思想和“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9.
在群众来访来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法涉诉信访,这类矛盾往往不便于通过行政手段解决,更适合走司法途径.近几年,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笔者多年从事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处理工作,对目前群众法律意识的盲点和法律认识的缺失有着直观的感受.在群众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的思想:一种是"法律无用论",认为解决问题最快、最好的途径是找领导批示,不愿意走法律途径;另一种则是"法律万能论",认为"法院包打天下",任何问题、任何情况都可以通过法院来解决.  相似文献   
60.
马建靖 《农家之友》2003,(12):23-23
随着农村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普遍制定了规约,在规范干群行为和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数村规民约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操作方式上缺少透明度。有的村在制定条款时不征求群众意见,而是由个别乡村干部搞暗箱操作;二是制定内容上存在片面性。有的规约制定了对大多数群众的约束条款,而没有对村干部自身方面的约束,成为少数干部的“护身符”;三是缺乏法律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