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64篇 |
工业经济 | 481篇 |
计划管理 | 399篇 |
经济学 | 143篇 |
综合类 | 56篇 |
运输经济 | 5篇 |
贸易经济 | 395篇 |
农业经济 | 33篇 |
经济概况 | 436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邮电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276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5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促进有色金属产业集聚是提升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准确测度和把握有色金属产业集聚与贵州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把贵州省放在西部九省中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区位熵反映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度,选择企业数量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区域集聚度,选取产业产值区位熵反映有色金属产业经济集聚度,而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则选取产值利润率借以反映。具体实证数据均来源于西部9个省份的2013统计年鉴与2013年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存在诸如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产值利润率低下,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最后提出提升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国家储备实力不断壮大,备受社会关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成了包括粮食、石油(成品油)、有色金属、救灾帐篷、棉花、医药等多种重要战略物资在内的国家储备体系.国家储备的发展壮大,给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对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起到了蓄水池和缓冲器的作用,较好地发挥了国家储备服务国防建设、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宏观调控等多项职能. 相似文献
33.
近三十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大幅震荡,每8年左右要经历一次大涨,尤其是2004至2006年间的上涨最为突出。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目前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处在2008年中后期大幅下跌后的价位波动。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最近国务院公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因此深入分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变化的原因,把握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毫不讳言,赵海东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谈吐风趣,不乏机敏与智慧;做事踏实,不乏创新与魄力。 相似文献
36.
有色金属资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约利用土地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我国中部有色金属城市安徽省铜陵市为例,根据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结合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特点以及资源开发状况,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取综合评价法对铜陵市2002-2006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得出2002-2006年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由极不集约向集约转变的发展过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发展条件的差异和城市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是其内在的主要动因,因此应及时采取对策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7.
上海物贸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是以铜、铝、铅锌、锡、镍为主要交易品种的专业市场,是1992年期货交易所在上海物贸大厦开业以来逐渐形成的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市场,目前进驻企业约260家,主要入驻企业有生产型、贸易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组成,市场年成交金额1000多亿元。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市场的知名度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38.
39.
40.
有色金属、房地产行业的企业是典型的“缺钱户”。而真正的“大款”有两种,一种是防御型行业,比如说公用事业、传媒;另一种是消费品龙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