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0篇
财政金融   1385篇
工业经济   237篇
计划管理   1738篇
经济学   1237篇
综合类   569篇
运输经济   25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391篇
农业经济   167篇
经济概况   69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知识经济时代,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为金融业人才的竞争。想要在激烈的竞争取得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长效激励机制。股票期权的特点使之成为能有效地留住并激励员工的手段,并被众多国外商业银行所采用。目前,我国几家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62.
十大股权激励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已不能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多种形式的长期激励办法显得更加有效,并且这些新办法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经营者的薪酬总水平及其结构.下面十大激励办法或许会成为开启我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效激励不足的钥匙.  相似文献   
63.
针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计量问题,本文分析采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在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中应用的内在原因,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期权激励制度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4.
杨威 《商场现代化》2007,(11):97-98
本文旨在对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几种新经济公司估值方法进行介绍,并着重对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新经济公司的估值进行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65.
根据国务院部署,从2000年开始,我国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的工作已全面启动。现在,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所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他部门所属的134家开发性科研院所的转制工作有的也已完成,有的尚在进行中。 由于这类转制企业,是由原科研院所整体转化而来的,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拥有一批掌握了本领域新技  相似文献   
66.
邹嫄 《企业经济》2008,(4):168-171
良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激励高管人员努力工作,提高企业业绩。本文分析了广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呈弱正相关关系以及股权激励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完善公司治理、加大股票期权激励以及出台相应的激励配套措施是现阶段增强高管激励效果、提高广西上市公司企业业绩可以考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7.
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传统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存在的问题,主张将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用于项目投资决策,介绍了实物期权的基本思想、概念、类型及适用条件,着重分析了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分析中一般性分析方法及其步骤,以期通过实物期权的方法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68.
股票期权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作为一种公司高管所得税的避税方法被提出的,目前已发展成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并且彻底改变了美国经理人的收入方式。  相似文献   
69.
经理股票期权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以市场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从中国股份公司实施这一制度的现状来看,效果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理想。原因在于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引进没有从中国公司治理特点和资本市场的实际出发。因此,引进和实施这一制度,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公司治理的现状对它进行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