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49篇
工业经济   41篇
计划管理   199篇
经济学   140篇
综合类   36篇
运输经济   1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95篇
农业经济   50篇
经济概况   368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万志友 《成功之路》2011,(10):18-19
有人问我,郭德纲为什么这么火?有人这样说郭德纲:“这小子长的不像偶像派,演戏不像实力派,运气好呗!”,的确,他的成功既不像刀郎的斜里杀出,凭的是苍凉而不失野性和真诚的歌喉,也不像“超女”的胜利,凭的是激起民众参与热情的民主投票机制,那么郭德纲如此成功,又凭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2.
无论按照经济学理论进行解剖,还是从世界各国经济实践的角度予以审视,作为国民生产总值(GDP)密切连体的居民收入理应伴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然而,在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的背景之中,民众收入的递增脚步却显得异常沉重,其大幅落后于GDP与财政  相似文献   
153.
李杰 《商周刊》2011,(5):73-73
民众痛恨税赋,古今中外皆如此。清初的康熙爷深谙赋税之弊,所以在康乾盛世之初,便在国家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些政策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而国家能够在没有提高税率的前提下,扩大税基,使得国本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154.
以一种"疏离主义"的方式,扮演着"美国第一夫人"的角色,让米歇尔.奥巴马获得了更多的支持。2011年5月,奥巴马夫妇首次访问英国时,《卫报》专栏作家Kira Cochrane评论说,在英国民众眼里,相比美国总统,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5.
十八大正式提出的民众收入倍增目标虽然不是新话题,同样产生了热烈反响。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政府应当在由市场调节的民众收入领域找到保证弱势群体收入倍增的抓手,否则弱势群体可能会“被倍增”。  相似文献   
156.
本刊综合 《华商》2011,(7):50-52
7月1日开始实施《社会保险法》,该法的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空白,赋予了劳动者更多的法定权利,对于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7.
<正>2010年7月,台湾《商业周刊》用10余个版面刊登一组文章,题目是"大陆疯台湾"(所谓"疯",意指热捧,很快风靡流行),介绍来自台湾的流行音乐、中华文化、饮食、产品等在大陆风靡的盛况。两年多过去了,如今情况似乎发生了逆转,最近一期《商业周刊》的文章主题变成了"台湾疯大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今年4月12日,湖南长沙卫视主办的歌唱节目《我是歌手》总决赛吸引数十家两岸媒  相似文献   
158.
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是改革开放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价值去向。要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必须打破传统政事格局,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积极拓宽民间组织参与空间,提升管理效力。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进程中呈现出众多非政府组织,在作用日益彰显的同时并逐渐走向成熟。本文从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升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9.
在控通胀与保增长之间,若一味维持经济增长而放纵通胀,势必会挤压民众的生存空间9月CPI同比涨幅为3.6%,创下近两年以来新高。10月19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显示出对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史无前例的货币扩张,太多的流动性和太低的资金成本,使资产价格迅速提高到与实体经济极不相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0.
共同崛起的过程中,如何吸取历史教训,消除疑虑,增进共识,化解分歧,是未来中印关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