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231篇
工业经济   212篇
计划管理   771篇
经济学   437篇
综合类   276篇
运输经济   19篇
旅游经济   35篇
贸易经济   818篇
农业经济   159篇
经济概况   973篇
信息产业经济   23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沧桑中,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青海红色文化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时代价值和理论内涵,彰显着时代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青海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通过对解决这些困境的路径进行探究,增加青海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青海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2.
从1888年至今,李锦记经历了四代传人,破除了“家族传承不过三代”的魔咒。  相似文献   
93.
94.
伴随我国对大学生教育问题的逐渐重视,我国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发展成熟,于此期间,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不断显现。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有生力量,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影响着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利用重视度,为人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奠定了良好基础。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承,尤为迫切且意义深远。文章阐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分析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价值及传承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对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承的实践措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5.
大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占有较大比重,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文史知识的整合渗透,要让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感知岁月的凝重,参悟历史的真谛,从中领略古人的智慧文明。  相似文献   
96.
近来,电视剧《红高粱》收视率一路走红,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于我而言,最是那在遍红大地的大片高粱地里,金唢呐的乐声响彻天际的一幕,难以忘怀。尤其是每每一浪一浪的红高粱的画面在脑海中摇荡,大杆子唢呐的嘹亮就能再次打动你。这种乐声,是来自黄土地上人们的呐喊,嘹亮纯净,细腻委婉,又像是将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在灵台,无论是娶媳嫁女、丧葬祭奠,还是乡村庙会、庆祝典礼等场合,总少不了唢呐手们,也少不了等待乐声穿透云霄的人们。  相似文献   
97.
天门蓝印花布是荆楚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风格质朴、雅致,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门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无比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纹样特征做出解析,旨在寻找适合当今社会生活下的天门蓝印花布发展的道路,同时有利于其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8.
成功传承是保证家业常青、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多阶段演进过程。文章在阐述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等多种因素分析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
本文通过简述建筑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为线索,从各个时代的建筑文化中找寻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文化发展的决定与影响,也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建筑对文化强有力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承下许多优良的家风,这是留给后辈无价的精神遗产。我也在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熏陶下长大,并将优良家风传承于后辈子孙。在我家,说到家风的传承,不能不说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楹联,这也是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最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