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18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70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3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凤秧歌是流传于原平市北贾村一带独有的民间歌舞,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1955年参加了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观摩,首次改变了男扮女装的传统形式;同年四月赴京调演,荣获优秀奖;1991年参加了山西省“两会一节”表演,受到广泛好评;之后,又参加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演出和山西省建设小康示范县区展演及朔州市广场化节活动;2005年无宵节参加忻州市街头艺表演,荣获一等奖,不久又在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中亮相。目前,“凤秧歌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人士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52.
东北人,首先指居住在中国东北三省的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北人逐渐走出东北三省,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向更多的人们展示了自己的独特形象和精神气质。渐渐的,“东北人”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一定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气质总是要在文艺创造中集中地表现出来,东北人也有他们许多独特的文艺活动。其中“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最具东北特色的民间文艺活动,是东北人最重要的娱乐形式,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时至今日,二人转已经从乡村集镇走上了城市舞台,走上了电视荧屏,成为受全国观众喜欢的一种文艺形式。二人转甚至在世界范围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二人转这一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还成为了电视小品、连续剧中的重要艺术元素,催生着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但无论怎样发展变化,二人转的内在气质始终是它的灵魂,是其巨大艺术魅力的源泉。这种内在气质来源于东北地域的白山黑水,来源于东北人的独特性格。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的性格与东北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冰天雪地,限制了人们自由活动的空间,荒野的土地山川、到处出没的野兽对人的生存是严峻的考...  相似文献   
353.
刘曼  刘汪洋 《今日重庆》2005,(3):112-113
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民间艺术是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根,融入了我们的血液,融化为我们的情感,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54.
娃崽背带是侗族文化的载体,是特有民俗活动的产物。文章以广西侗族娃崽背带这一民间艺术作为考察与研究对象,从其所反映的民俗文化这一角度进行阐述,揭示了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55.
尹玉涛 《走向世界》2007,(18):32-33
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住到百姓家里,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要了解济南的风土人情,寻访济南的民俗文化,朱家峪和商河这两个地方不可不去.朱家峪是章丘明水的一个村,有"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之美称,山风清爽,民风淳朴,老旧的织布机往复不停,游客可入村"归真、访古、探幽",一饱眼福,感悟人生;而位于黄河之北的商河县以民间艺术为名,民间艺术以鼓子秧歌为名,以形体的动作参与了一个城市五千年辉煌历史在当代经济发展的舞步.  相似文献   
356.
中国传统印染技艺源远流长,蓝印花布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民俗艺术形式。其扎根于民间,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日常审美倾向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蓝印花布在众多印染方式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并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审美特征,以其清新质朴的色彩、笔断意连的纹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57.
文创产业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在成都市大力发展文创经济建设世界文创名城的背景下,阐述成都民族民间艺术的主要形式和深远的历史价值,通过论述成都民族民间艺术文创的时代价值,论证艺术与文创的融合关系,分析二者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成都民族民间艺术文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