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54篇
计划管理   62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63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27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31.
触媒是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装置中的催化剂,对环境产生污染。为降低的消耗,采用高效低触媒,并配备盐酸深度脱析系统和含废水处理设施,从源头上削减的使用量,通过污染防治技术降低排放,减轻了污水处理站的负荷,使企业污水处理站的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32.
谢爱军 《质量跟踪》2003,14(12):33-33
液应符合GB 913-66一号的规定(纯度99.999%),由于使用日久,液发生氧化或灰尘污染,其氧化物附着示值管内壁,需要进行清洁处理.常用的清洁方法有:  相似文献   
133.
土壤中很难迁移重金属,其具有残留期较长、隐蔽性较强、毒性较大的特点,近些年始终研究治理重金属污染问题.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对治理土壤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围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主要对检测的材料、方法以及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4.
元素危害人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过饮用水传播,进入人体之后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进入人体之后,会造成人体机能损伤,生命休克,因此分析检测环境水源中的含量非常重要,准确的对元素含量测定可以有效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目前,测定环境样品中总含量的方法主要是原子荧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度低、干扰少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痕量的等元素。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饮用水源地中含量的测定。检测结果显示含量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一类标准范围内。标准中要求水源地1~5类地表水中的含量不得超过0.00005~0.001mg/L。基于此,研究地表水浓度的含量测定对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及人类健康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5.
田阳 《检验检疫学刊》2021,(2):28-29,53
为建立一种既准确又稳定的方法用以检测化妆品中砷、含量,本文通过微波消解法-原子荧光法对化妆水中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砷、元素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4;砷、元素检出限分别1μg/L和0.1μg/L;砷、元素的回收率分别为96.50%~100.80%和92.00%~9...  相似文献   
136.
137.
目的:比较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测仪法测定水产品中总(Hg)含量的区别。方法:ICP-MS法采用超级微波进行消解,测仪法无需消解前处理,直接进样测定,两种方法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在实验的最终测定条件下,ICP-MS测定的元素在0~2.0μ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1.000 0,检出限为1.0μg·kg-1,精密度为2.71%~3.44%,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2%~98.6%。直接测仪法测定元素在0~20 ng线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9 7,检出限为0.05μg·kg-1。精密度为4.63%~6.4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1.7%~109.3%。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准确率高、线性关系好、检出限低,均能快速有效测定水产品中的元素含量。大量检测水产品元素可选用ICP-MS检测法,而少量水产品则可选用测仪法。  相似文献   
138.
杨茜  敖菊梅 《现代食品》2022,28(9):137-144
为提高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总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详尽地考虑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对各个分量进行深度识别和整合,避免重复评定的问题出现。按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和B类评定进行评定,最终计算合成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是重复测量和标准曲线拟合,加强该环节的控制可有效提高总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当样品中总的含量为0.168 mg·kg-1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12 mg·kg-1(k=2)。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