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24篇
计划管理   25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1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经常出现"页岩油气"一词,对此的说明是从页岩开采出来的页岩气和与此共生、伴生的页岩油。"页岩油气"念起来顺口,实际上却把基本概念混淆了。首先,从页岩中开采页岩气时,有与页岩气共生、伴生的原油产生,被误认为是页岩油,实际上是致密油。目前人们对页岩油、致密油的含义有不同理解,所以在页岩油和致密油术语的使用上存在误解和争论。在科学研究页岩和致密岩时,将页岩油分为广  相似文献   
92.
《商》2016,(15)
商标,也就是我们平常百姓所指的牌子,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知识产权形式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多元化的趋势,商标侵权已经不仅局限于正向混淆,反向的混淆与误认也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日常的认知习惯。这样一来,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一样将破坏商标最基本的识别功能,侵害权利人的商标权,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商标反向混淆的案例尚不多见,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我们在此领域进行更深入的认知与探索。  相似文献   
93.
李岳 《北方经贸》2007,(1):48-5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已成当务之急。驰名商标淡化是近年来国内外较为常见的一种特殊商标侵权行为,它减少、削弱驰名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商标淡化不仅侵害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是各国立法普遍予以规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94.
花丽 《电子商务》2015,(3):35+72
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云计算进一步推广的重大障碍。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隐私管理器,并使用混淆算法来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管理。通过相关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5.
韩志英 《商》2013,(19):277-277
对于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学术界存在不同认识,实务中却大多按照侵权行为进行处理,但从商标的基本功能即识别功能出发,运用混淆可能性理论和利益平衡方法予以论证,涉外定牌加工并不会在加工方所在国造成消费者混淆,本质上不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96.
贾小龙 《商业时代》2012,(21):104-106
混淆可能性理论在商标侵权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商标权的产生依据、属性以及商标的基本功能出发,混淆可能性仅是部分商标侵权成立的判定依据,而对于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的标识构成侵权的,无须适用混淆可能性标准。  相似文献   
97.
98.
张晨艳 《金卡工程》2008,12(12):47-47
反淡化保护是一种重要的驰名商标保护方式,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反淡化保护的特点,与传统混淆理论的区分,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在驰名商标的保护中应该适用反淡化理论,但应该加以限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
会计实务中有很多相似的概念,有些概念甚至仅一字之差。如何辨析这些概念,怎样把握其会计处理,困惑着众多的应试考生,也成为应试考生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就会计实务中部分易混淆的概念作较为详细的辨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100.
商标权保护范围包括推定混淆区域和混淆可能性区域,注册商标的使用应当作为获得混淆可能性保护的必要条件,这一修正既尊重了申请在先原则,又维护了公正的市场环境,具有正当性。司法应把握现实的消费规律,才能贴近相关公众的认知水准,才能接近法律规范的本意。商标近似不应成为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充分条件,商标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者的主观意图,对混淆可能性判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真正混淆的证据,同样不应成为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