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18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299篇
财政金融   5458篇
工业经济   2000篇
计划管理   8315篇
经济学   11187篇
综合类   3604篇
运输经济   568篇
旅游经济   133篇
贸易经济   10564篇
农业经济   3059篇
经济概况   1187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68篇
邮电经济   118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911篇
  2022年   1103篇
  2021年   1316篇
  2020年   1054篇
  2019年   1137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1021篇
  2016年   1285篇
  2015年   2067篇
  2014年   4176篇
  2013年   3254篇
  2012年   3867篇
  2011年   4232篇
  2010年   3990篇
  2009年   3984篇
  2008年   4475篇
  2007年   3564篇
  2006年   2883篇
  2005年   2781篇
  2004年   2399篇
  2003年   1983篇
  2002年   1079篇
  2001年   862篇
  2000年   699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地方高校能够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因此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调发展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阐述当前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瓶颈,从而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制定完善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随着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不少 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江 西省作为首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 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绿色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升级的机制之后,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江西省2008~2016年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关联 度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 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993.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观逐步深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区域发展出现了新特征,集中表现为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和区域开放格局的升级。具体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差距不断缩小,区域空间布局更为合理,区域全面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城市群发展呈现新特点。但区域"去工业化"问题、区域创新资源互动与区域协调机制不足问题也值得重视。新时代区域发展新格局,需要新的区域发展思路,以谋篇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97.
2018年7月24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研讨会暨2018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基本方略,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总结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的发展经验等方面展开积极研讨,提出了战略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了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8.
经过8年的发展,中欧班列运营取得重要成就,运行效益逐渐提高,区域竞合格局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中欧班列在实际运行中也面临着返程货源不足、区域竞争激烈、铁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和痛点严重制约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2020年中欧班列补贴全面退出即将到来之时,中欧班列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急需从拓展货物资源、融入城市产业链、整合线路、构建沟通协调统一平台、塑造品牌形象等诸多方面破解应对,这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改革开放以来,"东快西慢"的工业经济空间格局助推中国走出了低水平的"均衡"发展,并稳步走向世界,但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东快西慢"的工业化推进格局逐步向"西快东慢"转变。进入新常态后,工业经济活动加速向南部转移,"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逐步强化,区域间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1978年以来,省际工业经济发展差距经历了四个阶段:缩小(1978—1986年)→扩大(1987—2003年)→缩小(2004—2013年)→扩大(2014—2016年)。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地理版图变迁过程中,区域性塌陷与地区崛起并存,主要可分为衰退型塌陷、发展型塌陷、开放型崛起、承接型崛起等4种典型类型。至此,中国工业经济的地理版图由改革开放初期显著的"东西分异"转向"东西、南北分异"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区域经济布局应根据变化进行新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的主基调,要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缩小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差距;要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应继续推进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规划建设都市圈和新的经济带,增强大都市的带动力和经济带的集聚力。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服务农村和集聚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