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3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31.
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说,苟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性恶论,并指出性之恶是可以教化的,这就使人们更加关注后天的教化,以去恶向善。苟子以乐作为教化手段的思想,无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古代的学思想,使人们更加强调学的教化功能。性恶论的提出,为教化说提供了最终的理论依据,并使教化说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2.
133.
三道门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改掉.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几年之后,王子又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再后来.他又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相似文献   
134.
儒家文明的本质特征包括农业文明、君权文明、礼乐文明和仁德文明,对形成古代中华文明有做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又有其历史局限性,深入挖掘,实事求是的分析儒家文明的本质特征,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35.
李岳  刘田洁 《城市建设》2011,(2):468-469
晋商这一典型的群体,由于发展与没落的特殊背景,在其身上更多体现着礼与乐根源的纠结,这种纠结即为礼乐复合。体现在居所营造上,简而言之就是井然有序,外简内奢,华而有度  相似文献   
136.
《发展》2013,(7):F0004-F0004
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一小学创建于清宣统元年(即1909年)。一百多年来,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创业、严谨治校,学校由建校之初的教师1人,学生10人,平房两间.发展成为一所拥有842名在校学生、49名教职工、占地15亩、建筑面积3190平方米的市级标准化小学。历经百年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独特文化底蕴,成为教育科研的基地、名师成长的沃土、英才辈出的摇篮。学校先后多次荣获甘肃省两基先进单位、兰州市创新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兰州市和谐校园、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137.
家长式领导包括以下三个维度:训诫而使人敬畏、自我约束与差序;西方"教父式领导"包括:"继承与开创"、"训诫而使人敬畏"和"引导的责任"三个维度。中西"教化与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既有对传统的遵循,也有创新甚至开创的涵义;二者相通之处是都具有"训诫而使人敬畏"的维度,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化"一词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38.
英国统治苏丹半个多世纪,实行的一系列政策给苏丹带来深远影响。经济上重北轻南的政策造成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对立,而重农抑工则使苏丹经济严重依赖农业。政治上扶持宗教领袖和部落领导人,打击新兴力量,使苏丹保守力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保守力量与英国人撤离时为苏丹引进的议会民主制相互结合,这使苏丹形成政党宗教化、宗教政党化的局面。基于南北差异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强化了南北文化特色,埋下了苏丹南北分裂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9.
当下中国,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均受到严峻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破解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弱化乃至虚无化问题。及时抢救、恢复包括漳州文庙在内的各地曾经普遍存在、现在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文庙(孔庙),重新认识并挖掘文庙(孔庙)在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中的无可替代的平台作用,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0.
万雷 《改革与开放》2011,(4):190-191
书院是安顺地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观有清一代安顺书院的发展历程,可发现其虽创建较晚,但仍能稳步发展,并以培养人才、移风易俗为要务,成绩斐然.细致研究这一时段的书院教育,可以为现今地方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