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3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民生新闻由电视业界兴起,引发全国范围内的跟风,产生众多形式的民生新闻,也呈现良莠不齐的状况。由于国内对这种新的新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媒体在操作上不拘于理论引导,过于迎合大众的市民口味,追求收视率的高涨,因此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理性归纳,并总结其取得持久竞争力必须拓新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62.
关于领导者的处事之道,《淮南子》中有一句话: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一个领导者最关键的就是要公正无私,如果被人怀疑你在徇私,那么你的魅力定会衰退,你讲的话也不会为人所信。所以,按照《准南子》所讲的,  相似文献   
63.
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审美意识的培植,把握、引导教育主体的价值导向,警惕和提示青年学生不被功利消解、遮蔽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审美价值,始终以先进文化统领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64.
在西方文学史上,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长期的质疑、抵制、甚至是蛮横恶毒的攻击。历史上有众多的文论家和诗人们为了诗的尊严与荣耀进行过争论和辩护。其中,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兼理论家菲利普·锡德尼爵士,通过自己那份流光溢彩的答辩书——《为诗辩护》,探讨了诗的本质与社会功用。梳理《为诗辩护》中的基本美学思想,客观正确地分析锡德尼文艺批评思想的缘起、意义和局限性,在诗歌和诗人地位依然受挑战的今天,重温锡德尼为诗所做的辩护,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纵向地把握当时英国的美学与文艺思潮,深刻理解文艺复兴到来的必然;另一方面能引导我们正确看待现代诗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为本位,古代家训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仁爱"观念,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概括起来,家训仁爱教化大致包含"仁民"、"爱物"两个部分。传统家训拓展了儒家"仁民爱物"伦理思想社会教化的视角和领域,促进了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仁爱学说的社会化过程,对我们今天促进人心向善、道德昌明、社会和谐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吴倩 《商》2015,(4):200
中国古代的君王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措施治理官员腐败,虽然时代改变,社会变迁,但是中国古代的反腐制度对当代中国还是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反腐制度,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当代的反腐工作和廉政建设提供参考。中国古代的反腐制度主要有:加强封建道德伦理教化,以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建立御史监察制度监控官员行为等方式,当然各朝各代也还有其他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古代反腐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现代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7.
本文认为,儒家的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重塑内圣外王之道,这意味着要重新安排儒家与学、政、教三者的关系。在这一思路下,传统儒家的三大构成部分均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士大夫儒学将分解为儒家哲学和儒家经学以与现代学术体制相适应;制度儒学将转变为现代民主制度思想以实现儒家所梦寐以求的民本理想;教化儒学将代之以建制化儒教以承担传播儒教道统和安身立命之功效。内圣外王之道的重构也意味着儒家体用关系的重新组合,建制化儒教将成为儒家的内圣之体,其功能在于安顿国人的终极关怀;现代民主制度将作为外王之体,解决儒家探索了二千多年的政道与治道问题。通过体用关系的重构将儒家道统与现代民主制度有机融合在一起,也使得古老的儒家在公民社会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68.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旨在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形式的政治运动和"运动武治理"作为一个整体,印"国家运动"来研究,并力图以政体为中心为国家运动的形成和变异提供一个整体性解释.本文认为,继承革命遗产,并适应推进赶超型现代化的需要,新中国诞生的是革命教化政体.基于该政体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所面临的强大绩效合法性压力,以及该政体所提供的组织和合法性基础,国家能够不时打破制度、常规和专业分际,强力动员国家所需要的社会资源,于是形成国家运动.尽管国家能够根据社会改造需要而不时变换国家运动的基本取向、变革目标或动员范围,但由于目标置换、政治凌驾专业和异化等因素的制约,任何一个国家运动都不可能永续发展,而只能与常规社会治理方式交替发生.随着国家卡理斯玛权威的常规化,国家运动在总体趋势上会越来越温和,发生频率越来越低,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69.
中国的礼乐文化由来已久,远古时代氏族部落的标志性乐舞可表达内心的情感、强身健体、祭祀天神地袛。礼乐结合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突出特色,礼乐的形制和思想内涵奠定了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70.
孔子的服饰观是在三代服饰损益因革的形制演变中形成的,其服饰观中所表征的君子人格、衣人合一的精神,是传统人文精神最显著的体现。认识和理解孔子的服饰观,有助于我们理解孔子对三代以来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态度,及其对礼乐传统的赓续与革新的现实意义,进而观照民族学位服在当代文化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