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37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财政金融   2380篇
工业经济   1420篇
计划管理   5103篇
经济学   4645篇
综合类   1575篇
运输经济   224篇
旅游经济   177篇
贸易经济   4021篇
农业经济   1894篇
经济概况   3426篇
信息产业经济   46篇
邮电经济   105篇
  2024年   262篇
  2023年   883篇
  2022年   927篇
  2021年   1061篇
  2020年   863篇
  2019年   963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851篇
  2013年   1648篇
  2012年   1920篇
  2011年   2231篇
  2010年   1813篇
  2009年   1572篇
  2008年   1546篇
  2007年   1201篇
  2006年   1108篇
  2005年   1070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为解决位置指纹定位在离线阶段构建位置指纹库时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大,构建指纹库效率低和利用空间插值法构建的指纹库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反距离加权和矩阵填充的位置指纹库构建算法。该算法仅需人工采集定位区域内少量参考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值用作信标点指纹信息,结合反距离加权算法特性计算出次信标点指纹信息,根据位置指纹库数据矩阵的低秩性,应用奇异值阈值矩阵填充算法构建出位置指纹数据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降低了矩阵填充算法构建位置指纹库所需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构建出的位置指纹库定位性能优于反距离加权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法,接近传统人工采集法,显著地提高了位置指纹库的构建效率。  相似文献   
993.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区2003-2016年的生态效率,并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其整体和局部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高生态效率区少且整体水平偏低,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第二,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且不断变化的空间集聚现象,多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相似水平生态效率区相互影响;第三,高生态效率区难以充分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存在极化现象。因此,研究提出建议包括: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发展政策;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高生态效率区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994.
由于我国的不同地区存在空间地理位置、人口数量、资源水平与初始发展水平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各地区的收入差距和FDI投资出现双重不均衡的现象。那么,FDI的区域分布差异和地区收入差距到底有什么关系?FDI区域分布差异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如何?这就是本文想要主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2003年~2014年的省际数据,选用空间面板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就FDI对我国地区人均收入差距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上看,重要的是要有的放矢,在引入FDI享受其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完善政策这样才能保证FDI对我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正面效应,提升我国人均收入。从地区层面来看,重要的是加强吸引FDI并且保护地区经济市场,在加大FDI进入的同时也不能丢弃了本土资金和企业,通过FDI的溢出效应,天生优势不足的地区可以通过借助临近区域的优势,搭上顺风车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生产效益从而达到提升人均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研究目的:基于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分析2009年和2018年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的耦合特征,并提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策略。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法、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呈现出随时间推进式的同步增加和空间集聚效应,高强度国土空间开发具有明显的"一圈一带"特征;(2)资源环境承载伴随经济发展而压力增加,且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高,但以拮抗耦合、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为主;苏南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苏北地区,但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不高。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把握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和弹性,统筹耦合协调的时效性和关联性,优化区域发展模式,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96.
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本逻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阐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从区域自主治理向全域空间设计的战略转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系统回顾法。研究结果:基于国土空间"要素—格局—过程—服务"级联框架及全域耦合关联,针对目标、对象、区位及途径厘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以提升人类生态福祉而非生态系统服务潜在供给增长为核心修复目标,国土空间社会—生态要素为基本修复对象,构建多尺度协同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重点修复地域,秉承多层级协同次优而非单层级最优的主导修复途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本质在于修复人地冲突、强化人地协同,"修"的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相处方式,"复"的是生态系统退化或受损的结构、过程、功能及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对象、区位及途径均以修复目标为导向。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明确环境约束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序列DEA的SE-U-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环境约束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偏低,存在空间不均衡特征且具有波动扩大趋势,空间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与高(低)水平为邻能够提高本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向上(下)转移的概率。地市空间尺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政府财力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研究结论:提升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应坚持绿色集约导向,从新型城镇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营商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系统推进,积极发挥土地利用效率领先城市的溢出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目的:明晰典型县域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区域空心村治理、宅基地优化利用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克山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以中度空心化为主,平均空心化率为14.7%,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耕地禀赋、贫困程度、居住条件、人口状况、耕地流转程度与经济水平是影响克山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类型均为非线性增强,且贫困程度与耕地流转程度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即农业主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依赖性较强,且对宅基地利用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结论:为优化类似于克山县的广大东北粮食主产区宅基地及村庄用地,应编制村庄规划,推动村庄布局优化与分类式发展,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集聚与空间重组;加快村庄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99.
研究目的:探讨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思路与方法,并以南昌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提出基于线性规划及OD成本矩阵方法的两次平衡计算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土方空间配置思路。首先,确定剥离、覆土优先度并结合供求关系划定供需圈,在供需圈内部进行第一次调配平衡;其次,对于内部不能平衡的供需圈,进行第二次跨圈调配平衡,达到缩短运输距离,控制成本目的。研究结果:(1)南昌市耕作层剥离量能够满足覆土数量与质量的需求;(2)空间配置结果共划定18个供需圈,供需圈内土方调配加权平均运输距离为6 682 m,小于期望值10 km,满足项目实施要求;(3)共有15个供需圈存在土方量不平衡问题,跨圈调配的距离平均为72 071 m,满足短距离运输的要求。研究结论:以耕作层土壤剥离、覆土优先度及供求关系为基础划定供需圈,基于线性规划及OD成本矩阵的两次平衡计算的空间配置思路与方法,可以优化运输距离,减少运输成本,提高项目实施效益。本文提出的空间配置思路可以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评价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提出利用多源数据评价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的思路,为辅助编制高质量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在国土空间规划新趋势下,以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内涵为引导,提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高质量利用目标与评价维度,并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的评价方法框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评价应在统筹各类空间不同目标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和实践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评价,进而形成各空间的发展合力,推进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