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数月前,在广西南宁结束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上,来自全国各地和东盟各国的茶叶厂家及经销商,几乎占据了农产品展台的半壁江山,其中广西的茶产品也十分惹人注目  相似文献   
32.
33.
《中国粮食经济》2013,(10):70-70
口臭既影响形象,又影响社交,可以通过饮食预防和改善。喝茶。绿茶和红茶会杀灭引发口气的口腔细菌。但要注意,有些人喝红茶喜欢加点糖,糖分会削弱茶多酚的杀菌效果。花草茶也有除臭效果,常用其漱口即可。  相似文献   
34.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多种药用成分,有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及利尿、明目、助消化等多种生理作用。以茶叶为原料配合其他原辅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同样具有茶叶的生理功能,现介绍几种茶饮料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5.
喝茶:在可可、咖啡与茶三大饮料中,茶是最具健康文明的饮料,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茶叶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抗衰延寿的佳品。据科学研究证实,茶内的茶多酚对抗衰老作用大于维生素E18倍。同时,茶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防治心血管病及癌症的双重功效,善饮茶对养生保健大为有益。饮豆浆;饮酸奶;饮葡萄酒;饮食用菌汤。  相似文献   
36.
植物营养素有明确的化学组成成分.性能稳定.功效显.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如糖萜素、大蒜素、牛至油等产品,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绿茶是茶树芽叶经加工制成的不发酵茶类,其特征是在初制时采用高温杀青,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所以,成品绿茶外形灰绿、乌绿或清脆碧绿,汤色及叶底均呈绿色。  相似文献   
38.
茶多酚的应用研究与皖南茶竹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多酚类混合物.大量的研究证明它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对人体及动物几乎无不良的影响,正在替代传统的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医药、日化、食品及饲料行业有重要应用,并且还有新的应用正在被发现,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我国是产茶、毛竹大国,皖南是安徽茶叶与毛竹的主产区,研究与开发茶多酚对皖南山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以凝胶软糖为基础,适当调入绿茶汁,从而可制得集绿茶的精华与凝胶糖特色为一体的绿茶凝胶糖,该产品具茶的降脂,利尿等功效,入口柔软,细腻,茶香浓郁,该产品的工艺及配方由平行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40.
随着板栗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板栗保鲜已成为果农提高经济收入的关键技术。羧甲基壳聚糖是壳聚糖的衍生物,是一种天然生物制剂,具有较好的抗菌保鲜功效。首次提出将羧甲基壳聚糖应用于板栗保鲜,并系统研究了此保鲜剂对板栗的作用机理及保鲜效果,旨在寻找一种适用于板栗的新型天然可食性复合保鲜技术,以提高板栗贮藏品质,调节延长板栗货架售期,实现效益最大化。以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为主剂,通过添加最佳复合配比茶多酚抑菌成分,制成复合保鲜剂,在低温条件下对板栗进行保鲜,防止其在储藏过程中出现失水、霉变、发芽等问题,延长保鲜时间,提高商品率。以质量分数为2%的羧甲基壳聚糖为主剂,质量分数为0.02%的茶多酚为助剂,配成复合保鲜剂对板栗进行保鲜,在-3℃下贮存8个月,基本保持了板栗的新鲜度,好果率达97%以上,含糖量由原来的28.72%上升到32.14%,增加了3.42%,淀粉含量42.89%,蛋白质含量4.23%,失水率仅为2.1%,板栗外观新鲜,果仁无失水皱缩现象,保持了板栗原有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