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36篇
计划管理   95篇
经济学   41篇
综合类   20篇
运输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150篇
农业经济   361篇
经济概况   1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以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灵芝菌合剂对脑缺血记忆能力影响及海马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清洁级蒙古沙土鼠70只,体重(65±10)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10只,作颈总动脉分离手术,不做颈总动脉夹闭手术。(2)对照组:20只,脑缺血手术后分别给予同药物剂量的生理盐水,没有任何其它干预措施,于脑缺血再灌注术后3天及10天各处死10只沙土鼠。(3)预防组:20只,其中10只沙土鼠预防性应用灵芝菌合剂200ml·kg^-1·d^-1共10天,术后继续用药10天;另外10只照此剂量预防用药3天,术后继续用药3天,与对照组同一时间处死取材。(4)治疗组,20只,手术完毕当时按照以上同样剂量灌胃给药治疗3天10只,治疗10天10只,每天一次,与对照组同一时间处死取材。所有沙土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手术3天前、手术后进行跳台训练实验,进行记忆测量。其中5只沙土鼠的后脑部分制成石蜡切片,5只沙土鼠的后脑部分做成冰冻切片。结果:跳台实验显示预防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尼氏小体染色显示海马CA1神经细胞凋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灵芝菌合剂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的记忆功能,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63.
<正> 近年来,中华鳖白底板和红底板病在全国许多地区暴发流行,给养鳖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广东省东莞市水产局等专家研究中华鳖白底板和红底板病致病性,经研究认为,中华  相似文献   
64.
65.
<正>造成罗非鱼苗烂身、烂尾,甚至死亡的原因可能有四种:①天气不稳定,暴雨连连,水温变化幅度大,鱼苗转运下塘后易产生应激反应,尤其是早苗体质弱,更易染病。②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养殖模式,使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6.
张荣春  张磊  王刚 《民营科技》2009,(7):22-22,21
通过实验阐述了对采用了串联模式的风管式空调热力杀菌模块在150℃条件下对牛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大肠杆菌、空气自然菌出口杀灭率100%,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所述产品对房间自然净化30min后的平均自然菌消亡率为48.5%,对房间自然净化60min后的平均自然菌消亡率为64.6%,对房间自然净化90min后的平均自然菌消亡率为86.7%。  相似文献   
67.
68.
加德纳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或是变异的球样小杆菌,有厌氧、嗜血的特性,培养相对困难,是阴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本文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对加德纳氏菌生物性特征、致病机制、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并对阴道加德纳氏菌感染途径及实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9.
《南方农村》2012,(1):48-54
西藏民间世代流传着一个关于冬虫夏草的传说:很久以前,在藏北高原上有位夏草姑娘,她的阿妈身染重病,多方医治不见好转。有一次,她外出求医时饿昏在草地上,被一位名叫冬虫的小伙子救醒。小伙子还送给她一袋山神所赐的圣药——长角的虫子,并陪她回家帮阿妈治病。  相似文献   
70.
郑儒永     
郑儒永: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系统真菌学家。原籍广东潮阳,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直致力于真菌分类系统的合理化与完善,对白粉菌目全世界所有属的有性型、无性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种和种下阶元分类中纠正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大种倾向和寄主范围过大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