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14篇
工业经济   108篇
计划管理   772篇
经济学   174篇
综合类   54篇
运输经济   32篇
贸易经济   292篇
农业经济   130篇
经济概况   28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文章基于2012—2017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财务数据,对政企关系在企业环境违规处罚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将媒体报道这一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引入至两者关系研究中。结果表明:政企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抑制企业的环境违规行为,企业由于环境违规受到处罚的概率就较低;媒体报道显著增强政企关系与企业环境违规处罚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交易场所的设立和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日益突出,涉及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风险不断暴露,必须采取措施坚决予以清理整顿目前,旨在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工作,正在全国范围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信息显示,近几年来,各类交易场所呈现一派"如火如荼"的态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交易场所目前已逾2000家,其中冠以"交易所"字样的近1000家。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93.
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参与者和信息知情人,其非正常离职行为通常会为公司治理状况的解读提供重要信息。文章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层非正常离职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信号作用,研究发现:与不存在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公司相比,存在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更高,通过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内在逻辑分析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仅对公司违规倾向具有信号作用,而对违规稽查的信号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上市公司不同的股权结构会使管理层非正常离职行为呈现出差异化的信号特征,在股权制衡度较低和非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下,管理层非正常离职行为对公司违规具有更好的信号作用;投资者能够识别管理层非正常离职事件传递出的风险信号,但其也会在短期内淡忘风险。文章为解读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提供新的视角,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预判上市公司的违规风险提供了独特的解读信息。  相似文献   
994.
995.
上市公司违规一直是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顽疾,与当前高质量发展要求相违背。本文以2006—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社会网络研究方法,构建上市公司的连锁董事网络,采用双变量概率单位估计方法,分别探究连锁董事网络与公司违规发生和稽查两过程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的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指标与公司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显著负相关,与公司实施违规的倾向不存在显著关系。本文进行多种拓展性分析,考虑公司间的连锁董事网络构建的差异以及公司个体的财务特征,所得结论与基准回归一致。连锁董事网络作为公司间自发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在预防和打击上市公司违规方面带来了负的外部性,本文间接地为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提供了治理和防范公司违规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6.
997.
文章利用我国2007-2020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考察了企业负面声誉对融资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声誉总体上会抑制企业的融资规模,分生命周期来看,负面声誉对企业融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对成长期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经营目标、行动策略和融资需求的差异是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此外,负面声誉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也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进一步对违规主体的考察还发现,不同违规主体产生的负面声誉对融资规模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惩罚机制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约束效应,文章的研究对该机制的设计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公司违规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近年来,证券分析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分析师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效应日益显现。文章首先梳理回顾公司违规的内外部治理研究,然后综述分析师的外部治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回顾分析师关注跟踪对公司违规行为治理的研究,并进一步从分析师实地调研视角分析治理路径,力图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此外,文章尤其关注公司违规中的信息披露违规研究,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供应商过程违规越来越成为供应中断的常见原因。为改善过程合规性,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负责任采购。针对供应商-采购方过程行为建模内生化责任违规中断风险,构建采购方和风险供应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订货比例、成本结构等对决策产生的影响。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在责任违规中断风险下,即使跨国公司的订单占比较小,风险供应商也有动力不断提高合规水平直至完全合规。这说明跨国公司可通过游说当地政府提高对过程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惩罚,以此激励风险供应商提高合规努力。  相似文献   
1000.
于瑶  祁怀锦 《财经研究》2022,48(3):33-47
从理论上看,国有股东参股民营企业既可能产生产业保护效应并激化内部治理矛盾而促进企业违规,也可能缓解资源约束并强化股权制衡而抑制企业违规。文章考察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形式下,国有参股股东对民营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参股股东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违规,缩短了违规后被查处的时间间隔,降低了违规倾向,提高了被稽查的概率。区分违规类型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违规、经营违规以及严重程度更高的违规行为中。区分国有参股股东属性发现,地方国有参股股东对民营企业违规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国有参股股东对民营企业违规的抑制路径包括监督治理民营企业双重代理问题和通过促进银行信贷、商业信用融资以及政府补贴为民营企业提供资源支持。结论表明,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建设并未降低正式制度的有效性,而是通过监督治理与资源支持促进了民营企业合法合规健康发展。本文从股权混合层面丰富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建设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尤其是挖掘了地方国有股东在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建设中的优势,为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