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篇 |
工业经济 | 5篇 |
计划管理 | 55篇 |
经济学 | 44篇 |
综合类 | 7篇 |
运输经济 | 3篇 |
旅游经济 | 2篇 |
贸易经济 | 22篇 |
农业经济 | 8篇 |
经济概况 | 6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都市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以环首都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城乡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趋势面分析等研究方法,定量测度了环首都地区1995—2015年的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以2000年为拐点,先减后增,但总体水平均较低;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呈现波动增大趋势,其中北京市和环京3市两类地区之间的差异是造成环首都地区整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环京3市内部差异大于北京市内部差异。②从空间演变来看,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的高水平协调区以北京市为中心呈现空间极化态势,低水平协调区长期布局在保定市范围内,呈现一定程度的低值锁定现象,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③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乡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城乡收入差距、交通通达性是影响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和环京3市两类地区城乡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核心因素存在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82.
83.
作为新兴起的区域交通模式,跨市巴士公交在城际毗邻区的客运供给公交化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在总结发达国家都市区规划委员会(MPO)和公交服务委员会(TSB)的基础上,研究相对成熟的珠三角深莞惠都市区跨市巴士公交面临的问题与治理策略,发现跨市巴士公交存在线路经营权冲突、运营亏损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在跨市多模式交通发展的趋势下,跨市巴士公交服务应实现政策和制度创新以提升运营效率,相关策略包括:成立跨市公交协调平台,统筹跨市公交规划和运营,实现跨市公交补贴和融资创新,并建立跨市公交线路信息共享与优化平台。 相似文献
84.
徐全勇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6):31-34
一、早期大都市政府理论学派 (一)大都市学派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美国中心城市的交通、犯罪、住房等问题日益严重,大都市的郊区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85.
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进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城市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以重庆都市区为例,借助软件SPSS11.0,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表征环境、经济系统效益的指标并建立协调发展评判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载荷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并根据离差分析原理建立协调发展度模型。运算结果显示,1996—2002年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呈现由勉强协调经济滞后型到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到中级协调经济滞后型的演化轨迹,最后提出了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6.
京津都市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和天津为主体的大都市区,不仅是华北地区的经济核心区,更承担着全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职能,其中制造业仍是区域竞争能力演变的重要驱动因子,因此,增强京津都市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提升本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该研究旨在对京津地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进行结构解析,明晰该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结构来源,为打造新型产业分工提供决策参考。研究表明,自1997—2007年间,北京和天津制造业的总体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大约相当于全国的2倍;研究期内京津地区的制造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增长,且自2005年以后天津制造业总体劳动生产率高于北京。采用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对京津两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结构分解结果表明:纯生产率效应即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导致制造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变化的主要源泉,由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导致的行业结构调整即结构红利效应并不显著。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分解结果表明:京津两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主要源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技术与规模经济指向型行业。结论主张京津地区制造业要尽快以新型产业分工为基础,根据城市自身优势,实现制造业产品和功能的差异化战略,共同打造全球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87.
基于航空都市区理论的空港新城建设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就航空都市区这一概念内涵进行了解析,并就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其次,从城市发展模式多中心化的趋势和边缘城市发展方面论述了航空都市区形成的动制。对南京禄口新城的发展现状及构想进行了判断。提出了南京禄口都市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禄口新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8.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该文在分析石家庄市都市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优势与潜力的基础上,指出了石家庄市都市区未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最后提出了推动石家庄市都市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
当前浙江传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机遇与模式选择.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加快实现区域经济空间重组、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体制重构,从而使得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是当前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文章从县域经济与都市区经济的差异性角度分析了转型内涵,并在产业扩散-集聚的内源性推动与政府政策性的外在推动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转型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以浙江省诸暨市发展实践作为案例,并结合都市区经济标杆的杭州市余杭区,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
郑州都市区镇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镇域为研究单元,以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为测度指标,采用GIS空间分类、ESDA等空间分析技术,根据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分析2006-2010年郑州都市区镇域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呈“轴带+市区”的空间扩散态势;第一、第四级水平的乡镇变动幅度大,中等层级水平的乡镇变动不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存在空间集聚效应,2006-2010年之间High-High区、Low-Low区分别增加6、7个,High-Low区由18个骤减至9个,Low-High区小幅减至14个,乡镇经济整体与局部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基于研究结果从区位条件、宏观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中心城区的规模与竞争力等方面进行驱动因素分析,进而提出突出乡镇主导优势产业、实施差别化发展政策、加强集镇区规划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城区竞争力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