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0篇
财政金融   904篇
工业经济   330篇
计划管理   1341篇
经济学   1148篇
综合类   372篇
运输经济   71篇
旅游经济   57篇
贸易经济   1125篇
农业经济   540篇
经济概况   119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6篇
  2024年   495篇
  2023年   1596篇
  2022年   1353篇
  2021年   1324篇
  2020年   918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总书记这一精辟论述,既实事求是指出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又高屋建瓴吹响了决战决胜疫情防控的冲锋号。在“危机”和“大考”面前,我们必须义无反顾、迎难而上,以更大勇气、更高智慧和更强担当,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全国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在“大考”中交出高质量发展过硬成果。  相似文献   
262.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全球区块链应用生态已经覆盖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区块链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并逐步向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多元化领域渗透。与此同时,区块链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区域专业化分工、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区域效率提升、区域效益增加等都离不开区块链与区域创新发展。本刊特约相关专家学者,针对现阶段区块链、区域创新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如何抢占新一轮的区域创新制高点,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等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63.
汪侠  徐晓红 《经济地理》2020,40(3):5-15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4.
"省直管县"改革一改以往"省-市-县"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县级政府的财政分权水平。为缓解内生性,将"省直管县"改革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①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高于负面阻碍作用,但不同形式的分权影响有异质性,具体来说财权的下放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的下放则不利于。②当地方政府自主权提高时,其"重生产、轻服务"的支出偏好,使得当地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而能够增强地方软实力、加快创新要素集聚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应减少,造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损失,导致在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增长中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发挥不够。③随着改革的推进,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逐渐减弱,并不再显著。据此,从合理划分省以下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充实基层政府财力;提高公共服务类指标在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加强各县(市)政府间的合作,实现各自为政的地方经济向统一市场整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5.
黄河流域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空间组织格局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河流域城市群由3个区域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和4个地区性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组成"3+4"的空间组织格局,其人口及主要经济指标占中国城市群的比重大致在20%~25%之间,但占黄河流域9省区的比重高达60%~70%以上,是黄河流域人口高密度的集聚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区、传承黄河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载区,也是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因而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呈现出集聚程度低、发育程度低,高端高新产业比重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慢、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越低的发育特点,不少城市群尚处在发育雏形阶段。未来城市群的发展要按照分级分类发展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先导,以流域一体化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源,以文化传承为灵魂,以9大都市圈为鼎,不断提升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发展"颜值"、发展能级、发展质量和文化品质,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在错位分工中互补协调发展,把黄河流域城市群建成生态型、创新型和文化传承型城市群。  相似文献   
266.
人口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黄河流域不同级别的行政单元为对象,对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单元中有17座地级市出现收缩现象,占城市总量的18.68%;23个市辖区处于收缩状态,占市辖区总量的11.79%;231个市辖县处于收缩状态,占市辖县总量的42.46%。②城市收缩可划分为孤点式收缩、连绵式收缩和交错式收缩三种类型,其中孤点式收缩主要包括青海、山东和山西省部分市辖区县,连绵式收缩主要包括甘肃、内蒙古和河南省部分市辖区县,交错式收缩主要包括宁夏和陕西省部分市辖区县。③自然生态条件和政府特殊政策、产业结构转变中人口供给侧不足、人口龄级结构和家庭结构改变、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因素共同导致了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收缩,但其内部仍存在典型异质性。  相似文献   
267.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明  马青山 《经济地理》2020,40(10):91-99
  相似文献   
268.
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使用1999-2016内地年30个省市、27个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定量测度区际产业转移,选择产业关联较强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投入产出法识别关联产业、测算其关联产业溢出,利用2004—2016年内地28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关联产业溢出效应与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的关系、产业转移中的关联产业溢出与电子设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2014年中国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出现拐点,总体工业由之前的分散转移转为新的集中转移,而电子设备制造业仍处在向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集聚的分散转移中;②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中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确实存在,且促进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高质量发展;③产业转移中第三产业关联溢出效应对电子设备制造业分散转移的作用高于工业,但工业的关联溢出对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69.
基于2009—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上升,空间聚集及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空间依赖性强。R&D投入强度、科技研发成果、万人高校在校人数及城镇化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为正,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为负;经济地理距离相近省份R&D投入强度、财政教育支出及城镇化率对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为正,科技研发成果、万人高校在校人数及互联网基础条件的影响均为负。西部及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人力与科技财政支出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它地区,而东部地区科技资金投入、科技研发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度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270.
当前企业推进绿色转型进程、提升企业绩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企业主动应对内外部因素联动影响的重要性,以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在探讨了企业变革发展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动态环境规制嵌入下的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以及差异化强度的动态环境规制在二者关系中调节效应的作用机理和边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情境下,前瞻柔性、响应柔性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响应柔性的贡献度较高;两者交互效应亦能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表明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反应能力以及将两者协同配合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一般强度的动态环境规制在前瞻柔性、响应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均不起显著的调节效应;高强度动态环境规制仅在响应柔性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效应;表明动态环境下,一般强度的政府规制政策对企业的决策和创新等行为更多的是无显著影响,充分尊重其自主发展;同时政府要根据环境变化,合理控制环境规制实施强度,谨防给企业应对环境冲击造成额外的负担。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加强多重柔性机制建设的力度和政府注重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作用的策略,最终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