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0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39篇
经济学   116篇
综合类   18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39篇
农业经济   123篇
经济概况   11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亟待解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表明了我国实现城乡融合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结合我国实际不断推进城乡融合相关理论与政策创新,为我国实现城乡融合提供了正确的道路选择。文章通过构建“要素—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多维指标,运用熵权法测度2012—2021年黄河流域九个省份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发现黄河上中下游城乡融合发展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治理一体化、要素双向流动体制机制健全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2.
163.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4.
不同空间尺度下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可云  张颖 《经济地理》2020,40(7):1-11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基于泰尔指数分解法、偏离—份额分析法和GIS分析技术,分别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七大沿黄城市群和73个城市(地级市、州或盟)三个不同空间尺度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研究。泰尔指数分解法的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的贡献超八成,但绝对差异呈逐年缩小态势;七大沿黄城市群间经济差异的贡献近九成,但绝对差异的缩小趋势明显;黄河流域城市间的经济差异逐年缩小。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对比2009—2013年和2014—2018年,黄河流域上游失去产业竞争力优势,中游失去产业结构优势,下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由劣转优;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双优势格局有所转变,宁夏沿黄城市群的三次产业竞争力优势持续保持;黄河流域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格局基本形成。因此,应从上中下游、城市群和城市等多个空间尺度协同推进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5.
田泽  方琪  陈一飞 《水利经济》2023,(6):4-11+110
科学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为有效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策略支持。基于2011—2020年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Tobit回归模型,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序演变、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角度对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多层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珠江流域最低,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出口需求等因素会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6.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本文通过熵值法处理黄河流域八省2010~2021年实体产业和数字技术发展数据,发现数字技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省际差异显著。数字技术影响力在中游较低,为此提出因地制宜的数字技术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7.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公益性生行业科研专项棉花项目组,于2009年9月定点调查了川、湘、鄂、皖、赣、苏、豫、冀、鲁、晋、陕、新、甘、辽和吉等15省94个县(团、场)2335户定点农产的棉花采收和交售,结合棉花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和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68.
黄河鲶鱼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河鲶鱼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土著名优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黄河鲶鱼认识的不断提高,黄河鲶鱼由"敌害"鱼类升值为名贵鱼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越来  相似文献   
169.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黄河流域的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已然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前遇到的问题有生态环境面临威胁、区域经济整体滞后且内部发展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协调及数字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等,为走出困境,本文从数字经济本身包括的四方面内容,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探究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0.
刘军胜 《经济论坛》2022,(7):93-103
探讨旅游供给要素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与特征,对推进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黄河流域九省为案例地,依据要素耦合、结构与旅游系统理论,构建旅游供给要素结构耦合理论框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省际旅游供给要素的关联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省核心、辅助与保障旅游供给之间均存在极高的关联关系,关联度均高于0.912,空间上呈现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格局差异。各省核心、辅助与保障供给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年均环比增长率均值高于10.8%,由极度失调跨入中级协调的状态,并呈现出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的格局差异。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旅游供给要素协调发展特征与规律的认识,对协助管理部门识别旅游供给的优劣发展要素,优化旅游供给要素的组合与配置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