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3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123篇
综合类   2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44篇
农业经济   127篇
经济概况   12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悲壮的移民历史遥远的三峡历史上,曾有过两次沉重而悲壮的移民。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末期,当时诸候争霸,刀光剑影,鼓角相鸣,战争的烽烟笼罩着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392.
黄河流域市际技术转移网络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和2018年专利交易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市际技术转移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社会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市际技术转移强度空间极化现象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等省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西部省区;②黄河流域技术转移活动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技术转入空间集聚格局与技术转出空间集聚格局具有相似性,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四川德阳与山东东部一些地市,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省市;③区域内部视角下,成都、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是内部技术转移网络的核心城市,核心—边缘结构凸显,内部整体网络密度较外部小;④区域内部技术转移地理邻近性特点明显,技术转移以向邻近城市与城市内部转移为主,且城市内技术转移占技术转移总量的比重较大;⑤外部视角下,2010—2018年无论是黄河流域对区域外技术转移,还是区域外对黄河流域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数量和强度都明显增大,济南、青岛、西安、郑州、成都向区域外技术转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是外部向黄河流域技术转移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393.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的黄河流域城市联系网络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城市网络联系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指向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流域内城市网络密度较低,平均路径较长,与其"承南接北"的区域地位不相匹配。②形成以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和包海高铁为轴线的骨干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突出。③流域内—外联系网络形成两大(郑州和西安)、一小(济南)三个核心,高等级网络以三者为核心节点向域外辐射。强集散能力节点城市集中在"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一线。域外主要联系方向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④流域内部网络和内—外联系网络相比,"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和包海高铁一线以东城市优势更为凸显。⑤流域不同地区网络联系的空间指向性差异明显。流域内部联系多指向省会城市,内—外联系的空间指向上存在明显的上中下游分异。  相似文献   
394.
黄河流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姗姗  王录仓  刘海洋 《经济地理》2020,40(10):202-212
文章以黄河流域68个地级市(州、盟)为研究区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流(总量、汽车、火车、飞机)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分异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各节点城市的中心性在三种中心度下表现出明显差异,省会城市和典型旅游城市的中心性明显高于一般城市;除飞机路径网络外,其余网络中各节点城市的中心性相对一致。②旅游流网络整体呈"大松散、小聚簇"结构特征,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旅游流子网,中下游地区子网众多,上游地区的子网相对稀疏,省际接壤区几乎没有成形的子网;核心—边缘特征明显,核心区对边缘区的"涓滴效应"有限。③网络结构洞水平在四种网络中差异显著,西安、郑州等核心城市表现出强大的桥梁纽带作用。④旅游流流量分配的不均衡性、流向的非对称性及其不同网络的连通性差异共同塑造了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95.
吕倩  刘海滨 《经济地理》2020,40(12):12-21
采用四步法对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融合校正,得到1995—2016年黄河流域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集,结合省级能源消费统计碳排放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多尺度碳排放估算模型。利用构建的估算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省级、市级、县级和栅格级对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融合校正模型拟合优度为0.8354,满足精度要求;多尺度碳排放估算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8482,精度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7.25%,估算模型有效。②碳排放量呈现出显著连片扩张趋势;碳排放量较高省份为内蒙古、山西和河南;较高城市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和内蒙古。高碳县域基本维持在四川广元和内江,山西太原的清徐县,内蒙古的乌审旗和准格尔旗,山东枣庄、济宁和济南。③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省级尺度全局相关性增长幅度最大;省级碳排放仅有甘肃呈现出LL集聚格局;城市聚集态势由内蒙古和山东的高碳聚集区以及甘肃和青海的低碳聚集区引起;县域聚集态势由高碳聚集区和低碳聚集区引起。  相似文献   
396.
397.
398.
以山西沿黄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类型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探析山西沿黄旅游带91处代表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与联动特征.研究发现:山西沿黄旅游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弱集聚分布,旅游网络为条带型;永济市、万荣县旅游资源最为密集,而偏关县、河曲县资源数量较少;空间拓扑图显示沿黄旅游区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各旅游资源通达性亟须提高.  相似文献   
399.
400.
在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黄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持久兴盛的辉煌成就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滋润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在"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下,党领导人民开创了黄河岁岁安澜的新篇章。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