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3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122篇
综合类   19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44篇
农业经济   127篇
经济概况   12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本文构建了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并采用全局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定量测算了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来看:生态治理指标层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度较大,人口概况指标层对社会系统的贡献度较大,创新能力指标层对经济系统的贡献度较大;黄河流域9座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流域内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均呈现出中下游城市优于上游城市的特点;部分城市(太原、郑州、兰州、西宁)存在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512.
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益直接关乎其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均方差决策法,测算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黄河流域71个地级行政单元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指数为0.502,从上游(0.476)、中游(0.496)到下游(0.555)依次递增。具体而言,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整体差异较小,生态效益中、上游地区波动较大,社会效益地区间差异明显;从时间演化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9年的0.414提高到2018年的0.502,上、中、下游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变化趋势与综合效益大体一致,均为稳健型增长。对比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的空间差异,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处于低综合利用效益阶段的地区由最初的10个降为0个,处于高综合利用效益阶段的地区由最初的3个增至35个。其中,青海海西州进步最明显,宁夏段、甘肃段稳定处于中综合利用效益阶段,山西、河南段有较大改善,山东段综合利用效益整体较高。基于此,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现状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513.
FDI质量视角下,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黄河流域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首先,揭示三者影响机理;其次,实证检验环境规制通过FDI质量中介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最后,通过非线性模型,理清FDI质量的中介效应实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通过FDI质量的中介效应阻碍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与FDI质量之间存在U形关系。因此,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对FDI质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14.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亟需优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方法]文章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价1990—2018年流域生境质量变化;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两个角度划定流域生态保护红线,提取生态源地;建立生态源地扩展阻力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分级后与“三生用地”相叠加,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从“点—线—面”架构生态网络,优化流域生态空间。[结果](1)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生境质量呈“U”形变化趋势,生境质量水平整体偏低;其空间演变表现为低水平生境面积不断扩大,高水平生境范围有所萎缩。(2)流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10.7万km2,与实际生态用地的空间叠置率为69.01%。流域共提取9个生态源地,识别一级生态廊道9条,生态绿心40个,组合各地理要素提出“一楔两屏三带四区多中心”的生态空间规划建议。[结论]生态安全格局利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可在此基础上控制流域草原畜牧区载畜量,巩固流域农牧区产能优势,提高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农牧空间管控。  相似文献   
515.
为了完善水利风景区总体布局,推动水利风景区集群及风光带建设,基于已有成果和专家意见,构建了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专家评分矩阵进行修正,并基于权重构建了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集群及风光带适宜建设分区,提出了“五群六带”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宏观布局以及56个适宜建设集群和风光带的县(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集群及风光带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516.
魏伟  尹力  谢波  薄立明 《经济地理》2022,42(3):44-55+86
以时空维度对2000、2010、2020年黄河流域438个县区的土地利用及“三区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选取演化方向、演化规模和演化位置三个维度研究“三区空间”演化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空间不断侵占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空间破碎化明显;农业空间在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双重侵占下规模锐减;生态空间在中游地区明显优化,但上游有所退化;黄河源区、“几字弯”地区、“潼关―入海口”沿线是“三区空间”交叉转换的密集区。“三区空间”演化结果由演化方向、演化规模和演化位置共同确定,三个维度同时受到文化、政策、经济、人口、地理区位和工程技术等多因子制约;不同类型空间的演化机制有所区别,各因子的作用强度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17.
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基于此,本文以2015~2021年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11个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政府税收优惠、商贸流通水平、金融服务创新等5个指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在准确认知与客观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结果提出沿黄自贸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有利于发挥其打造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新格局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测度工业产值、经济发展水平等样本数据,利用空间溢出效应模型,以济南片区为例深入考察营商环境的优化对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的影响效应,可进一步明确未来工作的着力点,为切实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18.
519.
520.
财政均等化指通过制度化方式保证各级政府有均衡的财政能力,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在对财政均等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泰尔指数二阶嵌套分解,对黄河流域地方财政均等化进行定量测度,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与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财政收支的差异趋于缩小。(2)转移支付对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具有显著促进效应。(3)中游和下游地区财力差异是影响黄河流域区域财政非均等化的关键因素。(4)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稳定。(5)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财政自给能力对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从国家层面来看,黄河流域地方财政均等化的目标选择要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一致,可将均衡政府间标准财政收入与标准财政支出差异作为均等化的目标,纵向均等化与横向均等化兼顾,以纵向均等化作为实现横向均等化的有效方式。在制度设计上以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为主、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为辅,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构建区域内地方政府均等化财力分配格局,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