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103篇
工业经济   51篇
计划管理   172篇
经济学   282篇
综合类   83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17篇
农业经济   58篇
经济概况   1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ecomposing poverty change, the growth effect of mean income is replaced with the growth effect of total income and the impact of change in total population. These two, along with changes in inequality, form the three broader effects that can be computed in multiple ways depending upon the base period and the sequence of calculation. Changing the base does not alter the broader effects while specific attributions within each effect get interchanged. For a given base, there will be six possible sequences and we take an average of these to compute the three broad effects. Finally, poverty change on account of the three broad effects comprising growth of total income, change in inequality, and change in total population are shown as part of the within‐group effect while change in population share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hange in total population, is a between‐group effect. We provide empirical illustrations with data from India.  相似文献   
92.
孙磊 《财贸研究》2006,17(1):59-64
本文对中国1998~2004年间实行的积极性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对数据性质的考察,我们选用了结构性VECM模型来研究。在结构性模型中,我们引入了长期约束和短期约束来识别宏观经济变量中的冲击向量,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冲击向量的动态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冲击对总产出具有正向效应而税收收入冲击则具有负向效应,且支出冲击的正效应略大于税收收入的负效应。该结论印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财政政策的主要结论。同时实证结果对我国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给予了支持:增加财政支出的效应很大程度上被同期税收收入的增长所抵消,财政政策对产出的贡献并不像预期的那么显著。  相似文献   
93.
作为国家的一个地区,省域的经济循环存在省域内、国家和全球三层地理边界,仅进行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分解不能很好地反映其与国内其他省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因而有必要对省域经济循环进行更细致的结构分解,然而现有文献对此缺乏研究。本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上,根据是否有其他省域参与循环引入单省域多省域双循环,进而对省域经济进行双元四循环的结构分解:单省域参与的国内循环为省内循环,多省域参与的国内循环为省际循环,单省域参与的国际循环为简单国际循环,多省域参与的国际循环为复杂国际循环。基于此,通过构建MRIO-IRIOT表测算出2012、2015、2017年30个样本省域16个行业4种经济循环的产出,用各经济循环的强度(产出占比)来刻画循环结构,并对省域不同行业的循环强度按产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省域各经济循环强度,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各省域经济的循环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不同的演变趋势;总体上看,循环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省内循环、省际循环、复杂国际循环、简单国际循环,呈现出“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发展格局,并具有“国内循环增强、国际循环减弱”的发展态势。进一步考察行业层面的4种经济循环强度变化对行业总产出增长的影响,分析发现:2012年后,4种经济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省际循环、复杂国际循环、省内循环、简单国际循环,表明循环结构沿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方向演进,并具有“多省域循环增强、单省域循环减弱,省际循环增强、简单国际循环减弱”的优化趋势;省际循环与复杂国际循环相互强化的效应显著,因而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之一。相比已有文献,本文对省域经济的双元四循环分解拓展和深化了双循环结构的量化分析,从动态角度研究循环结构变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循环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作用的检验则有利于探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本文研究表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省际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实现也需要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因此,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地区联动的国内循环质量提升促进国际循环结构升级,进而构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4.
Dynamic pricing techniques allow using a number of variables in a tactical way compared to standard catalogue prices. This study merges in a conceptual model the relevance of the tactical and the strategic dimension of these variable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tangible, reputational or contextual nature.To empirically validate the hypotheses, a database of 21.596 price observations was retrieved from booking.com. The study presents a hedonic price function, using the Shapley-Owen decomposition of the R-squared to elicit the importance of each group of factors. Further, a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asures the presence of heterogeneity across opera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ine reputation is gaining importance over the traditional star rating. Despite the tangible variables remain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relevant role of contextual variables in short-run price variations. The players operating in th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ies should integrate these findings when designing pric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95.
刘亮 《财贸研究》2007,(1):65-72
本文利用Theil系数和分项收入分解方法从空间层面和构成层面对财力进行了地区分解和结构分解,以反映近年来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变化趋势。从财力的空间层面看,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层次、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包干体制是导致地区间财力差异的重要原因;从财力的结构层面看,将营业税划为地方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以及所得税基数返还等保持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形式也是造成地区间财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针对图像稀疏分解的计算时间复杂度非常高这个问题,提出了分块自适应图像稀疏分解算法。该算法根据稀疏分解计算时间复杂度和待分解图像大小之间的关系。把待分解图像分成互不重叠的小块。然后对每个小块图像进行稀疏分解。根据每一块的复杂程度。自适应地决定稀疏分解的结束。实验结果表明。在分解原子个数相近或相同的条件下。新算法对稀疏分解后重建图像比在整幅图像上进行稀疏分解重建的图像质量下降0.5dB。但计算速度提高了约15倍。  相似文献   
97.
针对数字锁定放大器中稀疏分解算法检测精度受限的缺点,结合非线性方法进行补偿,采用混沌检测联合稀疏分解的算法设计了数字锁定放大器。数字锁定放大器借助稀疏分解算法估计信号参数,根据估计得到的参数设计对应混沌系统;利用混沌系统检测信号的过程中产生间歇性混沌状态,并通过测量间歇性混沌状态的周期,精确检测信号。最终,在信号的信噪比低至-20 dB时可以成功检测信号,频率精度达到0.05 Hz,提供了一种非线性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8.
We explore the nexus between poverty,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onesia between 2002 and 2012, using several pro-poor growth concepts and indices to determine whether growth in this period benefited the poor. Our regression-based decompositions of poverty into growth and redistribution components suggest that around 40% of inequality in total household expenditure in Indonesia was due to variations in expenditure by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persisted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factors. We find that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period benefited households at the top of the expenditure distribution, and that a ‘trickle down’ effect saw the poor receive proportionately fewer benefits than the non-poor. If reducing poverty is one of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s principal objectives, then policies designed to spur growth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growth on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99.
运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结合Heckman样本选择方法,估计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收入方程,结果发现,垄断对行业收入的影响远大于性别、教育、工作经验等个人特征。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考察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内部行业工资差距的贡献,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分行业看,人力资本因素能够解释垄断行业收入差距的一半左右,管理岗位对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性别因素对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高出垄断行业两倍,非农户口在解释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时的贡献要远大于竞争行业。因此,缩小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亟需打破行业垄断壁垒,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减轻劳动者地区间流动障碍。  相似文献   
100.
对工业适度重型化背景下的高碳发展惯性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以广东为重点,利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 LMDI)研究工业能源消费历史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广东工业重型化和高碳化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处于惯性高位区间,工业碳排放峰值预计出现在2025年左右;由技术进步诱发的能源效率提升是过去十多年来碳排放增长减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尚未发挥足够的降碳效应。结合广东工业适度重型化发展特征,研究认为,能源效率提升仍是现阶段广东工业碳减排的主要途径。随着技术进步效应的边际递减,中远期碳减排的主要动力源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