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5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运单与实践结合是国际贸易不断创新发展的需要,海运单的使用可以快速放货,解决无单放货问题;海运单较好地适应了EDI的发展,在EDI方式下用海运单代替提单将是顺理成章的事;FAC、CPT、CIP等三种新的交货术语可以充分体现海运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是未来商务发展的趋势,网络银行又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最让消费担心和网络银行头疼的是信用卡支付的安全问题,本通过阐述网络银行支付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即SET安全电子协议得出结论:网上支付可以做到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方少林 《企业经济》2006,(10):169-172
EDI的运用是现代高科技和经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一个例子,是企业获得竞争战略优势的一个重要保证。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贸易手段和管理手段,不仅使商业业务的操作方式根本改观,而且也影响了企业的行为和效率,是一种使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过程和经营决策产生变化的手段,对市场结构、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被认为是一次影响深远的结构性革命。我们要以战略眼光将EDI技术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管理方式来考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电子数据交换(EDI)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经济贸易不断深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相互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EDI诞生以来,由于其具有交易成本低、传输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明显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与此同时,由于受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通讯失误,如信息发送延误、应该发出的信息没有发出或者发出的信息出现错误、遭到破坏等等.本文拟就国际贸易中EDI合同通讯失误的法律责任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早日完善我国的EDI合同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物流形态发生了裂变,出现了新型的出版数字物流形态。文章将目前新型的数字出版引入新型的物流形式——数字物流,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引入被誉为"无纸贸易"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三者融合,并由此设计了一个出版数字物流电子数据交换平台,有助于降低传统物流业高昂的成本,满足当前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出版数字物流平台信息共享、网上查询、订单确认、网上支付、货物追踪、自助出版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认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将会朝着多面化、信息化、全球化等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银凤 《物流科技》2010,(11):78-80
随着XML的迅速发展,XML正在逐步成为Internet中描述数据的标准,其将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得到有效应用。通过描述传统EDI物流系统存在的局限性,并分析XML技术应用于EDI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基于XML/EDI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结构模型,使得电子商务物流在Internet上不同系统之间信息交换更加便捷,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EDI交易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国际商务,由于交易模式的特殊性,使得国际贸易许多原有的法律规则和交易习惯不能被完全适应.本文从合同效力的角度,分析EDI合同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尉慧丽 《商业研究》2000,(9):146-148
电子数据交换(EDI)并不是一个离我们遥远的技术问题。EDI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不仅冲击着传统的经济领域,同时也成为相关立法的一个新课题。对EDI在国际贸易立法方面带来的新问题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已成为相关立法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Business to business (B2B) is the fastest growing segment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e-commer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intern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upplier’s intention to adopt private exchange (PE), a single buyer side electronic market (EM). This study identified cost, flexibility, delivery, and quality as internal capabilities and investigated how these four factors influence suppliers’ participation in P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e following: (1) suppliers do not believe that their capability to produce customized products for custom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 (2) they still believe that standardized rather than engineered products would dominate the marketplace; and (3) a contractible factor like lower price, rather than non-contractible factors including superior flexibility of production capability, fast and reliable delivery, and qu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