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8篇 |
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07篇 |
工业经济 | 2篇 |
计划管理 | 141篇 |
经济学 | 411篇 |
综合类 | 40篇 |
旅游经济 | 1篇 |
贸易经济 | 102篇 |
农业经济 | 8篇 |
经济概况 | 1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Kjetil Bjorvatn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1998,5(3):345-355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axation may affect migra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is a federal system, in which local authoriti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financing of these services, and where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are in charge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a moderate policy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entralization of the work force and greater economic inefficiency than is the case with both radical and more limited policies of re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42.
孙亦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6):13-18
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来实现的。对任何国家的政府而言,财政收支平衡应该是其财政的最高目标。尽管凯恩斯以后,有些国家政府实行以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需求、实现就业。但是,如果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过大、收支难以平衡的话,那么国民对政府调控经济,发挥其职能作用的信任程度就将大打折扣。在我国,财政收支管理的“越位”与“缺位”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收入地出两条线的管理也显得极不协调,需要及时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3.
44.
Marc Robinson 《Fiscal Studies》2002,23(2):287-300
Australian governments have recently moved from cash accounting to accrual accounting. Accrual accounting has been accompanied a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level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key fiscal policy measure: the ‘fiscal balance’.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evaluates this new fiscal measure. It concludes that, given the present fiscal policy of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fiscal balance is a superior fiscal policy measure to the ‘cash’ budget balance measure which it replaced. However, from the alternative ‘golden rule’ policy standpoint, fiscal balance is not a meaningful fiscal policy measure — although its stock counterpart, net financial liabilities, certainly is. 相似文献
45.
疫情发生之前,多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就已经暴露出各种问题.而疫情的冲击更是导致各国财政状况明显恶化.研究发现,财政状况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及赤字和债务偏好密切相关,平时严守财经纪律可以为危机预留更多的政策空间.因此建议在风险更为多发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更为审慎,在危机期间更为积极,有必要提高中央政府的统筹能力,以及赋予财政收支更多的弹性. 相似文献
46.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机制,是完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阶段简要回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历史过程,然后分析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认为集中表现为国债市场存在的缺陷以及财政投融资体系小完善这两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两种政策协调配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对研究资产价格与货币、财税政策关系的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总结后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而其研究结论又是如此模棱两可,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处于不确定状态。而从税制发展史上看,房地产税收问题更一直是财政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关于资本市场的税制研究,国内外学者似乎着墨不多。 相似文献
48.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政府财务行政改革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正在稳步地推进,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国的改革已到了整体协调推进的新时期.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为政府行政提供资金的一项制度保证,其本身就是政府的一项财务行政活动,因此,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作为我国财政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必将对我国的政府财务行政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我国财政改革中几个全局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财政改革的历史评价与战略机遇期发展设计”课题组 《财贸经济》2003,(8):30-36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构想,未来20年里我们将完成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实现全面小康.这样的构想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已从政策设计的角度锁定在1978-2020年的时段内,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转折点上.在政府主导的渐进路径上,政府既推进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也同时推动着计划手段的创新,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始终承担着计划体制下的诸多任务与责任.财政作为政府政策实施的财力保障,以自身的变动见证了这一过程,与体制转轨进程和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对财政改革中的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进行思考、解释,不仅关系到财政自身的运行,无疑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绩效.本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分析的路径与依据,并做出了基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50.
The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fiscal expansion on the Japanese labor market. First, using a structural VAR model, we find that the unemployment rate falls and employment rises following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spending. We also find that fiscal expansion affects flows in and out of unemployment. While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spending increases the job-finding rate, it reduces the separation rate. We then incorporate search and matching frictions into a standard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nd study whether the model can explain what we observed in data. While the model fails to predict the exact size of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on the Japanese labor market variables, it can consistently capture the empirical pattern of responses of labor market variables to shock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