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1篇 |
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753篇 |
工业经济 | 166篇 |
计划管理 | 422篇 |
经济学 | 671篇 |
综合类 | 263篇 |
运输经济 | 34篇 |
旅游经济 | 78篇 |
贸易经济 | 1087篇 |
农业经济 | 234篇 |
经济概况 | 4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30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369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342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345篇 |
2007年 | 296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国际贸易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我国1998-2006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的行业间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出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正向的上拉作用,进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负向的下拉作用。但进出口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同,出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均有上拉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下拉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上拉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促进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适当控制最终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有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2.
分析表明,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缓慢下降趋势,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稳步上升趋势,贸易竞争指数曲折中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广东省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掘。文章提出了提升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应措施,包括:创新模式,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建设;运用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挖掘、培育长效优势品种,创建农产品出口品牌;积极开拓出口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 相似文献
33.
Anna Kukla-Gryz 《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5):1329-1339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level of air pollution. This is done by the estimation of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ith two factors describing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air pollution intensity. It is further assumed that there is causal link between these two factors and that they are influenced by per capita incom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nsity and the Freedom House Index.The estim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alyzed both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er capita income lead to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 as a consequence - to the increase in air pollution. In addition, the estim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on air pollution intensity varies between the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impact occurs through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 activity, while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impact is mainly direct and occurs through the sum of the scale effect and income effect. The positive sign of this impact suggests the dominance of the scale effect over the income effect. 相似文献
34.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基于出口相似性指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相似性指数高于产品相似性指数,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不是以竞争为主;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内的合作将有利于强化产品差异、缓解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35.
陈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134-140
洗钱犯罪具有诸多上游犯罪,腐败犯罪是其中之一。腐败犯罪,特别是跨国腐败犯罪,日益演化成为跨国洗钱犯罪。犯罪行为人利用国际金融快速便捷的汇兑工具,实施转移腐败赃款的活动。通过跨国洗钱活动,可以使犯罪分子获取大量的现金,并进而从事经营活动,聚敛更多的非法财产,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从而为进一步实施腐败活动提供经济支持。为此,国际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在腐败资产追回和预防腐败资产转移目标下,探讨反洗钱国际合作,以及犯罪资产分享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腐败资产追回和预防腐败资产转移探索国际合作途径,提高反腐败国际合作成效提供方法上的参考。我国为研究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投入较大的精力,成立了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广泛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推动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步伐。本文就围绕以上问题,从反腐败国际合作实践角度,运用实证思考方法加以研究,以期为反腐败调查、追回腐败资产、开展反洗钱合作提供总结与建议性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36.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环境成本转移的概念出发,利用统计数据,计算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进而分析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在我国占主要优势,且出口增长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进口贸易中,化学工业、采矿业、塑料、橡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的净进口向国外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纺织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则向我国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37.
日本农业区域品牌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业区域品牌的发展首先建立在有效的法律保护之上,其对农业区域品牌的法律保护主要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得以实现,集体商标注册成为最主要的权利保护方式。日本合作社组织作为农业区域品牌的拥有者,特别关注对地理标志使用的内部管理。日本政府则从模式创新、财政投入、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监控方面为农业区域品牌的发展提供支持。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协调立法、强化集体组织管理、加大政府对农业区域品牌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贸易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工业产品作为浙江省对外贸易的绝对主体,每年巨大的贸易顺差,必然给浙江省带来很大的污染成本。文章从"污染足迹"的概念出发,利用浙江省各工业部门的对外贸易量及污染物的排放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核算出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部门的产污系数,进出口污染系数及部门来源。结果表明:浙江省工业产品的对外贸易虽然向海外转移了污染物,但是总体来说,巨大的贸易逆差在浙江省留下了污染足迹核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从1997年到2006年,浙江工业产品出口正慢慢偏向于低污染行业,进口偏向于污染密集型行业;浙江省工业产品出口带来的废水的增长速度最快,而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呈缓慢增长趋势;化学工业的进口转移了最多的污染物,而金属采选业的进口转移了最多的固体废气物。 相似文献
39.
贸易理论的历史演进表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动因.古典、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分别从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生产规模等不同视角论证了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进而可表达为“相对生产成本不等式”.随着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日趋重要,使用制度要素所形成的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所形成的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所形成的代际成本也逐步成为比较优势的成本基础.于是,可将使用或耗费广义要素的代价理解为“全成本”,它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国际新形势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背景下,研究并评估汇率波动与国际收支平衡、跨境资金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日本、韩国、巴西、中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各国货币汇率波动与国际收支状况、跨境资金流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评估汇率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变量的影响,为我国继续完善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跨境资金宏观审慎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