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运用GeoDa时空分析、脱钩指数分析河南省各地市工业产值与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格局及耦合关系,并运用Kaya方程与LMDI因素分解法探讨河南省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及贡献度。研究表明:①豫西、豫北地区各类工业污染排放较为严重,各地市应针对性地进行污染物的治理与减排;②产业结构优化与排放强度降低可以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而产值规模扩大和污染物来源行业比重增加则正向拉动工业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42.
新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峰值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预测和影响因素能真正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和减排路径选择作出科学的评判和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种植业活动、牲畜养殖、农田土壤、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同时,利用LMDI方法对新疆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新疆农业碳排量呈现"波动上升—持续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1 942.7万t增加到2014年3 921.3万t,增幅1 978.6万t,年均增长3.77%;各地(州,市)区域差异明显,喀什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阿勒泰等4地区属低碳排放量、高碳排放强度地区,乌鲁木齐等5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昌吉回族州等4地区属高碳排放量、低碳排放强度地区;若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保持原有增长率不变情况下,新疆农业碳排放不会在2050年内达到峰值,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2040年和2029年,碳排量分别为7 457.68万t和4 755.23万t;与1995年相比,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0.33亿t(97.47%)、0.008 6亿t(2.53%)的农业碳减排,经济因素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累计实现了0.41亿t的碳增加,人口因素为农业碳排放另一重要因素,累计实现了0.13亿t的碳增加。[结论]秸秆焚烧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结构空间差异明显;不同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差异较大;经济因素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根据新疆实际合理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走两型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43.
基于LMDI的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贡献因素,为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基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两个视角,对2003—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23个县域尺度的粮食增产因素进行分解。[结果]从增产格局看,三江平原东部、北部地区增产效果优于西部、南部,且水稻增产最显著,玉米次之,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 从增产总效应看,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均呈现正向效应,但单产效应贡献量不足播种面积效应贡献量的1/3; 从分作物分效应看,播种面积效应与单产效应的贡献量均为水稻>玉米>大豆,大豆播种面积累积效应为负值。[结论]研究区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是以播种面积扩大为主的外延式增产。今后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强优质高产作物品种的培育、发展精准农业、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才是保障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姜翔程  孙雪 《水利经济》2021,39(1):47-53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污染问题。基于2010—2017年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工业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城市工业污染程度,再利用LMDI乘法模型将工业污染综合指数驱动效应分解成经济规模效应、经济结构效应、治污投入强度效应和治污投入效率效应,最后计算各城市工业污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工业污染综合指数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且2010—2017年差异正在逐步增大;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是促使工业污染综合指数增长的首要和次要因素,治污投入效率效应和治污投入强度效应分别是抑制工业污染综合指数增长的首要和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利用"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方法,分析1995-2012年我国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复钩"的变化轨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指数(LMDI)分解法对交通业经济增长中的碳排放复钩效应进行驱动因子分解,探究我国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响应关系及其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整体上的脱钩效应不强,"弱脱钩"和"扩张性复钩"是二者响应关系的主要特征;在驱动交通业碳排放复钩的因子中,交通业发展规模的效应最大,其作用远大于技术提高带来的交通业节能及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46.
我国不同区域在新阶段粮食连增中的贡献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将我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贡献、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的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四种,试图探讨各因素对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及时空差异化原因。[方法]利用第二次国土资源普查数据对耕地面积进行调整,采用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粮食生产总量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并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贡献因素的时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粮食三大功能产区粮食生产变化量出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粮食生产分布向主产区集中,其对全国粮食连增的贡献率达到88%。在影响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中,粮食单产因素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三大粮食产区尤其是主销区粮食生产的主要贡献因素,播种面积因素(包括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为40%。[结论]新阶段我国粮食连增主要由粮食主产区引领,粮食单产贡献是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47.
临沂市化肥施用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化肥施用强度仍未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基于临沂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临沂市未来化肥施用强度趋势,评价临沂市化肥施用情况,计算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所需年限;采用弹性脱钩模型分析临沂市化肥施用与农业增长关系变化;运用LMDI分解模型将临沂市化肥施用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市场效应、效率效应,计算出各效应的贡献值,从而提出临沂市化肥减量驱动机制,为临沂市化肥减量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临沂市化肥施用强度到2027年达到国家标准,到2030年达到国际标准;临沂市弹性脱钩系数近10年除2016—2018年为扩张性联结外,其他年均已达到绝对脱钩,且各县区大部分已绝对脱钩,说明临沂市及其各县区近年来的农业产值与化肥施用量变化关系较小。对临沂市化肥减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市场效应(负效应)和效率效应(正效应),而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对临沂市化肥减量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应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提高化肥效率、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户施肥培训、改善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48.
ABSTRACT

Tourism is a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constituting one of the main sectors in economic terms. European countries traditional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overall international tourism flow. However, while tourism has a noticeable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contributes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by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refore emiss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tel and Restaurant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tourism growth in 9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2004–2012, for which there is a sufficient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based on log-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LMDI I) is conducted to examin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n this sector and their components. Five decomposition factors are considered: energy intensity (EI), physical capital intensity (KI),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relationship (KL), human capital intensity (LI) and the tourism factor (T). Results show the evolu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related to this sector, identifying the driving forces that have influenced it.  相似文献   
49.
This paper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with regards to the structural, land intensity, and land productivity effects. 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the residual-free decomposition of data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aggregation. Th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was applied for the analysis and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gains in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du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input use and output produc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the case of China over the period of 1997–2017. Province-level data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s behi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change. Land productivity change appeared to be the major source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gains in China. The structural change was rather negligible, suggesting that the realloc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did not add to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 A fronti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could increase by some 45% on average in case full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achieved.  相似文献   
50.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LMDI分解方法,文章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对湖南省1995-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影响因素,其对湖南省16年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1.15%、37.84%、12.86%和9.46%;能源结构效应是负向影响因素,其贡献率仅为-1.3%.湖南省减少碳排放的重点是加快推广碳减排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