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5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96篇
经济学   93篇
综合类   50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60篇
经济概况   1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oday, more than ever, it is becoming evident that cities and regions are crucial for the achievement of human well-being.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t sub-national level is an issue of great releva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SWB at the regional level and, in particular, the moderator effect of the regional context in influencing this effect in Italy and Spain.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we apply a two-step approach as a graphical method, which allows us to consider individual and regional information in our analysi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urbaniz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subjective well-being, especially in various regions of Italy. This cross-regional heterogeneity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t regional factors, which supports the idea that regional contexts can exert effects on achieving future people's well-being in cities.  相似文献   
72.
周密  赵晓琳  黄利 《南方经济》2020,39(5):18-33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公共产品主要供给制度。该制度以其筹补结合的供给方式,弥补了由于税费减免导致的财政资金短缺加之村民筹资不足带来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缺失,有效促进了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上村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提供的村级供给产品需要农民、村集体承担一部分建设费用,且后期管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那么实施多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否真正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其内在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探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路径。然后运用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在搜集2002年-2015年全国1869个县域经济数据基础上,从各省政府、省农委历年相关工作文件中查找1869个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起始年份,最终形成26166组县域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能够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探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3.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Moore指数,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指数进行测算,并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生产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因产业结构变迁而减弱,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仍存在;实现产城联动,发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协同效应”,对于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减速”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阶段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74.
村落如何终结?--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乡二元分割制度背景下的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突出特征是需要制度转型.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对村落向城市的转型做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没有建立权利义务关系对等的土地房屋税收体系,也是导致目前征地拆迁过程中众多矛盾和冲突的症结所在.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解决这两个问题.(1)从系统的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村落终结的路径;(2)探讨城市化(村落终结)过程中国家与被征地及拆迁人在土地房屋权利和义务关系上合理的制度化安排.这对于厘清和解决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成谢军 《特区经济》2009,240(1):181-183
文章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村人口迁移理论作了简要回顾,重点论述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与托达罗模型,并结合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探讨人口迁移对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6.
基于1989-2009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和面板回归分析对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内,城市化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长期内,城市化对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根据结论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7.
构建省域尺度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测度东部十个省市城镇化质量,结论显示:上海、北京、浙江得分较高,海南、河北较低;且东部省市在社会发展、经济绩效、生态环境上的绝对差距较大,在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社会发展指标上的相对差距较大,在空间集约和基础设施指标方面差距较小;各省域以东部整体城镇化率和质量均分为参照,在人口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对比关系上呈现"高高"、"低低"、"高低"三种类型。针对各类型区域提出差异化对策来推进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8.
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中国1986-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长期而言,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都不是城市化的原因,也就是说三大地区金融发展都没有促进城市化进程。东、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具有城市化引导金融发展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还具有城市化引导金融发展的短期因果关系。据此,本文最后提出了简短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9.
俞婷婷 《对外经贸》2021,(4):123-129
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型创新动力,对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发挥着重要的内源作用。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的视角,选取2006—2016年省级层面十二大类(HS码)的贸易数据,并以技术创新和城市化作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并且通过引领技术创新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实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初级人力资本效果不显著,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和城市化的间接效应对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0.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relocated households in the process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dynamic rent spatial separation, bid-rent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 exploitation, we give a theretical look at how the current compensation mechanism shapes the welfare of relocated households. Firstly, land rent growth has a spatial difference 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marginal location ren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ture site. Secondly, there is a demolition championship contest under the sole static money compensation,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land urbanization faster tha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Thirdly, in the long run the welfare loss of the household is mainly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dynamic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urthermore, we design a dynamic compens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sset securitization capital pool, which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scheme in the process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