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62篇
工业经济   43篇
计划管理   153篇
经济学   125篇
综合类   59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19篇
贸易经济   96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4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Abstract

International market selection is discussed in general, particularly in respect of decisions on evaluation stages, selection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e present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country selection models, which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international retailing research.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market selection in retailing, we have used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llowing a review of genera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 case study of the Metro Group addresses the process used, inter-country selection and country-specific selection, and also shows the role of corporate principles and firms' situational factors. Based on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the case study information, we propose a strategic approach in modelling country selection processes. Three step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lection model are discussed and related to corporate principles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of a retail firm. The analysis is a further step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of retail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相似文献   
103.
The comments on Janet Landa’s (J Bioecon 10(3):259–278, 2008) target article provide a fascinating snapshot of how multilevel selection theory is perceived across several disciplines. When we focus on the zone of agreement among the commentators, Landa’s article provides an important example of convergent cultural evolution. When we focus on the zone of disagreement, we find a snapshot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roup selection controversy that goes beyond narrow scientific issues and requires a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process to resolve, as discussed in my series of blogs titled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for Group Selection” (Wilson , 2009) and briefly summarized here.   相似文献   
104.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ding by example decreases with group siz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leaders' and followers' incentives increases with group size. Thus, as group size increases, followers more often refuse to follow their leaders.  相似文献   
105.
贺佳 《科技和产业》2015,15(2):24-28
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和要素间的关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MATEL方法对淮南矿业集团的供应商选择评价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关键绩效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和直接影响关系,揭示系统内要素的结构关系,为供应商的选择与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调查数据,测算在燃料消耗量为5.0L/100km情景下家庭乘用车的直接能源回弹效应,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法分析影响家庭乘用车直接能源回弹效应的因素.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家庭乘用车平均直接能源回弹效应为20%;不同居民家庭乘用车的直接能源回弹效应差别较大,存在超级节能、零回弹、部分回弹和回火效应;户主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购买新车意愿、车辆行驶里程、出行偏好等因素对家庭乘用车超级节能和零回弹效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随着个人-团队匹配构念由个体层次向群体层次拓展,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成为新兴的集体构念。在揭示个人-团队匹配定义、维度与测量、多维构念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个人-团队匹配的前因变量和影响效应展开系统述评,构建了个人-团队匹配研究设计框架,指出未来研究的5个方向,即个人-团队匹配的结构维度与测量研究、前因与影响效应研究、多层次研究、纵向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有效刻画工作组类型创新团队管理效率评价的多性状微观投入产出参数,引入组织公民行为的泛化关联行为效应分析策略,形成了针对其灵活性强、机动性高和整体意识清晰3方面特征的效率评价要素解析维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任务属性、合作周期与创新不确定性对任务、角色及其交互的复杂影响,提炼出交叉效率、汇聚效率和平行效率3种关系效率评价概念,并融合ANP方法与DEA方法构建了能够探析关系效率形成、提取与测度的系统评价方法。案例应用结果表明,以上理论及方法有效、可行,对于深化认知创新型组织管理效率评价内涵、针对性梳理投入产出要素和关联、增强结论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吉林省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经济原理及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吉林省未来经济增长应依靠产业技术体系变革,振兴工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一汽集团"以及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获得。  相似文献   
110.
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对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解释,认为中国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内生于给予改革当中利益受损集团金融补贴的需要,为了维护转轨时期的社会稳定,降低改革成本,在财政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通过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控制,以利差租金和货币发行收益为主要路径向国有企业、政府财政提供金融补贴。但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的下降,由金融抑制引发的社会风险的累积、金融效率损失等问题使得中国如果继续维持金融抑制政策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